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山居郑板桥古诗解释

建筑造价人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5 16:47:11

问题描述

山居郑板桥古诗解释希望能解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郑板桥《山居》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闲僧半闲。

白云有时行雨去 ,回头却羡老僧闲。一池荷叶衣无尽 ,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往处 ,却移茅屋向深居。解析: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在郑板桥传世墨宝中多处可见。在《板桥手书七绝十五首长卷》中排第十一。板桥喜欢与僧道交游,以僧道入诗,与僧道唱和的作品比比皆是。在思想上,板桥确实根深蒂固的受到道家“无为”思想的影响。虽然板桥常用佛教题材创作,但却与佛教思想靠不上边。从整组诗中不难看出,板桥在效仿陶渊明所塑造的五柳先生。诗中的“老僧”就是板桥为自己塑造的形象,用的是极其夸张的泼墨、大写意手笔。板桥向往回归自然,向往道家无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满池的荷叶,是他穿不完的衣服;开满花儿的松树,自然会结松果,他有吃不完的松仁。因此,在这种条件下,他比五柳先生更有条件、更幸福,完全可以什么都不做,悠哉!闲哉!的过生活。为什么他又要躲进深山老林去盖一间茅屋独居呢?那是因为“刚被世人知往处,却移茅屋向深居”。

其他回答

深山里的一间茅屋,就住着“五柳先生”化身的“老僧”。这“老僧”和天上的白云合起来,堪称一个“闲”字。(坊间有些重排版的《板桥文集》将这句“白云半闲僧半闲”误植为“白云半间僧半间”,这是不可宽恕的错误。)这个“闲”字,充份的体现了道家“无为”的精神。白云的“闲”不如老僧的“闲”,白云有它的天职要执行,就是去“行云布雨”,这称不上“闲”;因此,白云在执行任务的途中,时不时都要回头瞄一瞄老僧,打从心里羡慕老僧真正的“闲”。

其他回答

《山居》

郑板桥

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间。

白云有时行雨去,回头却羡老僧闲。

住在深山茅屋里,清静优雅,与白云为伴,每天听流水鸟鸣,好不悠闲。

风儿轻轻吹过来,白云行雨常变幻。偶尔也羡慕其自在逍遥。

禅,无所不在,在云端,在林间,在水边,在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