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什么是三长制

图图教师团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5 04:54:40

问题描述

什么是三长制,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三长制:北魏孝文帝时期的基层政权组织制度。

北魏孝文帝接受汉族地主李冲的建议,于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废除宗主督护制,创立三长制,以抑制豪强隐匿户口和逃避租调徭役,并直接控制基层政权组织。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其职责是检查户口,监督耕作,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和兵役。三长享有一定的优待,得免除一人到三人的官役。此制度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同时也打击了世家大族地主的利益。

其他回答

三长制是北魏中期为控制户籍,及取代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基层政权组织。太和十年(486年),给事中李冲建议实行三长制。内容包括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称为三长。三长必须由乡里中能办事而又谨守法令的人担任,其职责是掌握乡里人家的田地、户口数量,征收赋税(户调),调发徭役,维持治安。

其他回答

三长制是指:“五家为邻,设一邻长;五邻为里,设一里长;五里为党,设一党长”。三长制与均田制相辅而行,三长的职责是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兵役与徭役。

李冲提出实行三长制的建议后,在朝廷中引起激烈争论,最后,冯太后从加强中央集权出发,认为实行三长制既可使征收租调有根据和准则,又可清查出大量的隐匿户口,故三长制终在冯太后的支持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