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高原现象心理学是谁提出的

进击的考研小狐狸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01 20:33:03

问题描述

高原现象心理学是谁提出的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高原现象心理学概念并非由某一位特定的心理学家所提出。

它是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在学习或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出现的暂时停顿或者下降的现象。在成长曲线上表现为保持一定水平而不上升,或者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期后,又可以看到曲线继续上升。这种高原现象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不胜枚举。学习者在学习进程中常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即学习成绩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有的人甚至发生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在总复习的初期,每一个同学都很有信心,学习效果也较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复习的效果却不明显,甚至有的同学的成绩下降。

其他回答

高原现象心理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Robert B. Zajonc提出的。他在1960年代提出了这一理论,认为在高海拔环境下,人们的认知和情绪会受到影响,表现出更加积极和兴奋的状态。

他的研究揭示了高原环境对人类心理状态的影响,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理论在心理学和相关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研究。

其他回答

最早用实验方法证明高原现象的是1897年布瑞安(Bryan)等的研究。布瑞安等研究了收发电报中动作技能的进步,结果发现,在收报练习15~28天之间,成绩一度停顿下来,虽有练习,但成绩不见提高,这就是练习进程中的高原时期(Bryan & Herter,1897)。

弗兰克斯等(Frank & Wilberg,1982)的研究中发现高原现象。在该研究中,实验任务是追踪物体,每天练习105次,共10天。在最初的4天中,进步十分明显;在第5,6,7三天中,学习没有提高,呈现高原现象;而7天后,学习成绩进一步提高。

其他回答

职业高原这个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朗斯提出的,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某一个阶段,个体所能够获得的进一步晋升机会的可能性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