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端午节有哪些多元化的用艾习俗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说到和端午节有关的民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吃粽子和竞渡,这和中华民族的龙崇拜相关。
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如果要说到和端午节有关的植物,人们一定会说出一种植物名字:艾草。端午习俗里,有部分民俗是由阴阳术数及季节时令衍生出来的。根据阴阳术数,五月为午,午为阳,重午为至阳,五行属火。古人把端午日午时,三午相重,视为极阳时分,最能辟阴邪之气。仲夏端午阳气旺盛,万物茂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遍地皆药,正是祛病防疫的最佳时候。端午日天地纯阳正气汇聚,最利辟邪,因此自古传承下来的很多端午习俗都和辟阴邪与祛病防疫有关,如挂艾草、沐兰汤等等习俗。在我家乡,有一句俗语:“清明不插柳,死了变黄狗;端午不插艾,死了变老癞(蛤蟆)”。死后变成别的什么,当然是无稽之谈。然而,插艾却是每年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每年到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门头上都插一把青青的艾草,而且过了端午节也不取下,有的能放到第二年端午节,再换上一把新鲜艾草。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说:“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以为人,悬于户上,可禳毒气。”这里所说的“以为人”就是有的地方把艾草制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起到辟邪作用。正如宋代诗人许文通《端阳采撷》所写的那样: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02艾草是最常见的名称,它还有很多别名:萧茅、冰台、遏草、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等。艾草的这些别名多有来历,比如萧茅,它和安徽一个古老的县名有关,萧县源于古萧国,古萧国是夏朝殷商氏族方国。夏代殷商六族迁至萧县,其地有很多名叫萧茅(艾草)的草, 先人们“斩其蓬藁、藜藿而处之”,并在此建古萧国,后来始有萧县。比如冰台,《博物志》解释:“肖冰令圆,举而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故名冰台”。 这意思就是把冰块削成圆形,向太阳举起来,在圆冰下边的光斑上,放上容易着火的艾草,可以燃起火来。《尔雅·释草》:“艾,冰臺。”郭璞注:“今艾蒿。”唐陈廷章《艾人赋》:“想在野之时,岂谓生无根柢;及得门之后,如其自有肝肠,列名号於冰臺,载典常於《玉烛》。”早在《诗经·采葛》里,就出现了艾草那摇曳的身姿: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首诗不需要白话译文,都可以读得懂。葛、萧、艾三种植物分别有不同用途:葛,根块可食,藤可编织;萧即蒿,用于祭祀;艾用于治病。一连采三种植物,表明女子在终日辛勤劳动,劳动之余,她又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情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秋”而不用“春”“夏”“冬”,是因为秋天草木摇落,秋风萧瑟,易生离别情绪,引发感慨之情。这样一首思念情人的诗,《毛诗序》以为是“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朱熹《诗集传》则斥为“淫奔”之诗。道学先们的阐释,真让人无语而好笑。因为《诗经》里的这首诗,艾另有一个名称:相思草;少艾成了少女的代称。屈原在《离骚》里也说到了艾草:……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屈原为了表达自己忠君的高洁,用了一个比喻,众人盲目从众地佩戴着“恶草”艾草,反而说幽雅的兰花不值得携带,艾草在屈原看来长在山野杂芜丛生,无异于“恶草”,实在不如兰花。虽是扬兰抑艾,但却透露了一个信息,在遥远的屈原时代的楚国,众人已经佩戴着艾草做为装饰物了。屈原怎么也不会想到,在他死后,一个附会为纪念他的节日里,家家门头上会插着一把他视为“恶草”的艾草。
- 其他回答
-
端午节,和艾草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民间就流传着很多俗语和诗句,描述着端午节艾草他们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千丝万缕的关系。
天师骑艾虎,手持菖蒲剑,这句俗语描写了三个事物,一个人物和两个植物。天师就是道祖正一派祖师张道陵,此人擅长驱魔捉鬼,妖魔鬼魅,十分的害怕他。而他的坐骑就是艾虎,手里拿的剑是用菖蒲做的剑。老百姓把这样的贴画或者对联贴在门窗上面,意端午节吉祥如意驱邪,避讳。五月五日午,天师骑艾虎,赤口上青天,百虫归地府
5月5日午,就是端午节的午时的这个时候,张天师骑着用艾草做的老虎,老虎的口嘴巴是红的,飞升上天,所有的毒虫毒蛇都已经消灭殆尽。那么从这个民间俗语里面可以看出来啊,端午节,张天师用艾草驱毒蛇虫子,飞升成天的这么一个民间故事。艾旗招摇纳百福,菖蒲似剑斩千妖。
老百姓,在自己的门窗上面挂上艾草,随风飘摇就像旗子一样的,招吉祥纳福。菖蒲呢这种长在水里的植物气味芳香,善于胃里去湿气,它的叶片狭长,像宝剑一样的。人们把它挂在窗户上面,像镇宅宝剑一样的斩妖除魔。
可见端午节,大家不仅要吃粽子,划龙舟,还要采艾草,挂菖蒲。更要吃用艾草做的一种食品艾米粑粑
唐代孟诜《食疗本草》载:“采嫩艾作菜食或和面作馄饨,治一切鬼恶气,上服冶冷痢。”把那个嫩的艾草,把它捣碎和面粉混合在一起,这样做成艾草吧吧,艾草青团!然后他能够治鬼气,肚子冷痛痢疾。
通以上的这些民俗民间的诗句,端午节的文化呀,更多的发生在荆楚地区,而艾草,也非常适合长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这一带。
所以经过朝代的更迭,历史的演变,艾草文化和端午节文化紧密的联合在一起了。
猜你喜欢内容
-
耿直讨人嫌的上一句是啥
耿直讨人嫌的上一句是啥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什么意思
“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什么意思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上一句
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上一句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绕了一圈又绕回来了用什么成语形容
绕了一圈又绕回来了用什么成语形容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研究生入编薪级标准
研究生入编薪级标准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一轮当空是什么意思
一轮当空是什么意思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秋天在草地上,小草后面怎么写
秋天在草地上,小草后面怎么写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源于历史的四字成语
源于历史的四字成语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来源历史的成语
来源历史的成语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一什么枣空词语
一什么枣空词语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