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孔孟治国理念的依据

互联网与经济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01 00:48:57

问题描述

孔孟治国理念的依据希望能解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孔子曾提出“为政以德”的原则,孟子在此基础上发展成为系统的仁政学说。

孟子同孔子一样,也主张从道德教化人手解决治理国家、统一天下等政治问题。孟子行仁政的主张是在比较王道与霸道两种对立的统治策略之后形成的。他指出,王道的特点是以德服人,霸道的特点是以力服人。这两种策略会收到不同的效果:“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因此,采纳王道、实行仁政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得到长治久安。孟子强调,行仁政首先应当从经济上人手。他说:“仁政必自经界始。”所谓“正经界”,也就是划分土地,实行井田制,使每个农民都有一份固定经营的田产。“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只有让每个农民都有一份固定经营的田产,他们十分衷心地拥护仁政,安居乐业,孟子把这叫作“有恒产者有恒心”。“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如果劳动者连最起码的生存条件都得不到保障,他们必然会起来造反。孟子是最早论及土地问题和政治关系的儒家学者,他把这一问题的解决看成是行仁政的首要条件。

其他回答

孔子治国理念:治国的方略上主张“为政以德”,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

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与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其他回答

孔子治理国家的基本理念,是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孟子认为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人民创造的财富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以及统治者维持统治的基础,民心的向背决定天下的得失。

其他回答

孟子认为:“得人心者,得天下”,用仁义来治理天下,可以事半功倍。治理国家的为政者,要懂得以天下人的快乐为快乐,以天下人的忧愁为忧愁。这样老百姓就会愿意让为政者快乐,因为这也是自己的快乐;愿意替为政者分担忧愁,因为这也是自己的忧愁。为政者如果能够和天下人一起,上下同心,共同努力,这样得到的快乐就能持久,忧愁也就容易解决了。

经营企业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能够让每一个员工都以企业的成功,为自己的成功,以企业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这样企业就会有勃勃生机。那么,如何才能把企业的利益变成大家的利益呢?这是经营者管理水平高下的体现。如果什么事情都要经营者自己亲力亲为,那么自己能力再高,也只能是匹夫之勇,成不了大事,也坚持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