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渠县文庙来历

中小学教师成长记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30 13:22:20

问题描述

渠县文庙来历,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文庙也称渠县历史博物馆。

渠县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1月,与渠县文物管理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建于宋代嘉定以前,在渠县城内西隅石于岗顶.元代次德年间(公元1297—1307年)重修;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邑侯梁从义移建于县城南外西岩侧,明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邑侯邸居正又于南郊将文庙迁回旧址,明代祟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九月初九),文庙被农民起义军焚毁。《渠县志》载:“癸未重丸之交,‘贼’由西城毁堞而入,学宫焚焉。”隔二十年后,清代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再度兴建。康雍、乾、嘉亦相继修葺。现存的文庙建筑,是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动工重修的。整个工程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秋季才告竣工。清代文庙的建筑开始于距今三百一十六年前,前后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个皇帝,费时达一百五十八年之久。走进文庙,最引人注目的是雄伟壮观的的朱红甬壁,正背两面皆书鎏金大字“宫墙万仞”,其正面四字,相传为康熙皇帝手书。宫墙建成于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距今一百八十余年•。“宫墙万仞”四字,来源于《论语•子张篇》,“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古代人们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是形容高的意思。宫墙两边的大门左边悬扁额为“圣域”二字,右边为“贤关”即圣贤所在之地,门前一眼石井,曾立有石碑一块,上刻行书“文武官员到此下马”诸字。进门后为泮池,呈半月形,池上三桥九洞,桥下游鳞戏水,碧波盈盈。正中桥头为精雕蟠龙,封建社会时只有状元衣锦还乡才得过,乃是一种“独占鳌头”的特殊荣誉。就是两旁二桥,也只是有了“功名”的读书人才能走得一趟,称做“游泮’,还有一定的仪式,即所谓“泮水生香”。泮池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距今已一百九十余年。

其他回答

渠县文庙是南北朝时期闻名的一所县级祭祀文庙。经过了数次扩建、修缮,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从起初建造的时间上来看,渠县文庙可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在当时,文庙是用来祭祀成都王族的先贤和文化名人的。在文庙的历史长河中,由于受战争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原有的建筑不断地被毁损和破坏。但是,渠县的政府和全县人民一直都在重视和保护文庙,现在维护良好,每年接待大量的游客。

其他回答

渠县文庙始建于宋朝,重建于清代,气势雄伟,构思精巧,建筑工艺精湛,文化气氛浓郁,是目前川东北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儒家文化古建筑群。

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的巴山夜雨·水墨达州,我们一起走进儒家文化圣地——渠县文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