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南京人的起源与传说

心理FM君君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30 12:59:53

问题描述

南京人的起源与传说求高手给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国都。

在中国,真正被定为都城的城市并没有几个,仅为:西安、洛阳、开封、北京、杭州,此外,就是南京。南京的最早历史,要从东吴说起。在东吴之前,南京还算不上是一个城市。一直以来,这个地方都有一个传说,认为此地有虎踞龙盘之气,即有帝王之气。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灭了越国,占领了南京,有臣子报告楚王说这个地方的王气会胜过当时楚国的都郢,会不利于楚国。于是楚王就命人在南京的山上埋下金石以压制这里的王气,“金陵”一名由此而来。后来楚王又把此地设为金陵邑。邑相当于现代的县城。所以,金陵邑也被称为冶城和越城。后来到了秦朝,秦始皇经过此地的时候,也有人向他汇报这个地方王气太重,将来会产生帝王,秦始皇听后很生气,就派人凿了一条河,将这里的水引进到城里面。这也可能在无形当中形成了今日南京的水系。这是为了冲破帝王之气,同时,规定当地老百姓不许再称此地为金陵,而是改名为秣陵。秣陵指的是养马的地方,意思是说这个地方只配给我养马,你不能在此地出现皇帝,因为我才是唯一的皇帝。这就是南京最早被称为金陵和秣陵的来由。我们过去学过一首诗,“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那时候所说的扬州根本不是今天的扬州, 而是指江南一带。其实就是以南京为核心的外围地区。所以,我们小时候常在书中读到下扬州,实际上指的是去南京。扬州其实是在江对岸,那还是以后很晚的事情,是后话。真正让南京成为城市的人,是孙权。辛弃疾说,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他二十六岁时跟曹操打过一仗, 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此仗结束以后,三国鼎立局势开始形成。三十岁的那一年,他又迁徒治所在南京。但那个时候并不是南京,还被称秣陵。孙权定所以后,才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建业。孙权的意思是,要在此地建立自己的雄伟大业。所以果不其然,孙权凭借自己的雄才韬略,将南京建设成为掌管江南华东地区的重要根据地。不过中途还迁移至武昌,但在其229年称帝的时候,才将都城正式迁回到南京。大思想家左思曾写过一篇文章《吴都赋》,将吴都描述得富丽堂皇,人口繁杂,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但那时的都城其实只是一个大农村,城市没有围墙,城墙都是用竹篱笆扎起来。孙权定都以后,通过共同兴建,南京城才慢慢有了一些城市的格局。孙权还是比较长寿的,活了七十一岁,他死后葬于紫金山上。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朱元璋曾经带属下一起去为自己选坟地,准备死后修建陵墓的。在当时的紫金山上,葬着很多古人,不过因为历史原因,这些古坟都被迁走了,连王安石全家的坟也没有留下。但他看到孙权的坟墓,却霸气地说:“孙权还算是个有贡献的人,就让他留在这里给我看门吧。”孙权临终将皇位传给儿子孙亮,然后一代又一代传到吴后主孙皓手上。孙皓是一位特别有个性的后主,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势头。有一次与司炎会晤,司马炎对他说:“我为公置此座久矣”,意思是我在我皇位的侧面设了个这座位已经设了很久,只为等你来。谁知孙皓一听,马上应声道:“臣于南方,为陛下亦置此座久矣。”意思是我在南方也给你留了这么个位置,足见他的胆识和魄力。又有一次,王济和司马炎下棋,孙皓刚好坐在旁边看。王济是当朝大臣,又是战胜国的大臣,有一定地位。但他好惹不惹,非要去调侃孙皓,他说:“听说你当时在吴国的时候,喜欢剥人的脸皮,那我倒是想问一下,你一般什么情况下才会这么干呀?”孙皓也看这个老家伙不顺眼,见他把脚伸得老长,已经触及到了皇帝的脚边,趁势说道:“凡是对皇帝举止无礼的,都要拉出去剥皮。”此话一出,吓得王济赶紧将脚收了回来。那段时间,魏、蜀、吴三国鼎盛时期刚过,表面上看来,最早被灭的是蜀国,当时是被司马懿打败,实际上究其源头,被灭的当属魏国。因为魏国自曹丕死了以后,很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到了司马炎这里,他就直接篡位自立为王了。司马炎称帝以后,魏国已是名存实亡,这也刚好是西晋的开始。司马炎代魏,吴后主孙皓投降。接下来就进入到六朝人物时期。所谓南方六朝古都、六朝金粉,指的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国家。吴国灭亡以后,南京继续被贬为秣陵县,隶属丹杨郡管。到了晋武帝时期,晋武帝南巡到了此地,称:外江无事,宁静于此,所以,又将秣陵改名为江宁。公元307年,历史上发生了永嘉之乱,即八王之乱。当时的北方,各大司马诸侯为篡位夺权,不断发生战乱、造反。 但在南方,司马睿和王导两人刚好在南京做官,二人将南京城经营得还不赖。所以这个时候出现了“衣冠南渡”的现象。意思就是之前的文明都是在北方,八王之乱以后,逐步将从文明传到南方来,人口也开始出现第一次大迁移。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启了五胡十六国的局面。公元313年,司马邺登基,南京就不能再叫建业了,因为与皇帝的“邺”谐音,故此被改名为“建康”。

其他回答

南京人口的大迁入,要算明朝初年。朱元璋把大量的元遗民撵走以后,又从全国各地调入大量新的人口人京。在新的人口中,最多的是手工业匠户.史料记载这些匠户达到了四万五千户,平均每户以五口计算,仅这一项.人口就有二十万。这些能工巧匠被调往南京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让他们使南京迅速繁荣起来。当时全国的匠户也不过只有二十万人,朱元璋为了繁荣南京,把全国五分之一的建设人才都找来了。

这还不算,干活的人有了,还得把那些有钱的富户请到京城来。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的朱元璋,有意把全国各地的富户召到南京来。他既然当了皇帝,有钱人便不敢不听他的话。分别来自江苏、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四川等省大约一万五千户富豪被逼入南京。

江苏最著名的富豪要算家居昆山周庄的沈万三。关于他的传说有很多,这位富豪捐了大量的银子用于南京的建设。他出资修建了南京的好几个城门,有一种说法是当年建设时,三分之一的银元都是他认捐的。可是钱出的越多,朱元璋对他越是不放心.功高盖主是险,钱太多也是险,沈万三最终还是被朱元璋逮到了一个把柄,远赴边疆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