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三顾茅庐的具体时间

情感心理驿站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30 05:12:57

问题描述

三顾茅庐的具体时间希望能解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刘备三顾茅庐是在建安十二年(207)。

有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他才华过人、智谋深远,如果谁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刘备听了很高兴,于是派人打听诸葛亮的消息。为了能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刘备带着丰厚的礼物,在关羽和张飞的陪同下,一起去请诸葛亮,不巧,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失望地回去了。有一天,刘备听说诸葛亮回家了,就急忙带着关羽和张飞再一次去拜访刘备冒着雪,走了很远的路,希望能用自己的诚意打动诸葛亮,可是,这一次诸葛亮又没在家。第三次,他们来到诸葛亮家时已经是中午了,书童说,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没有打扰他,而是恭敬地站在门口等诸葛亮醒来。诸葛亮醒来后,心里非常感动,邀请刘备到自己的书房讨论国家大事,他们发现俩人有着安汉的目标,于是,诸葛亮决定接受刘备的邀请,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扩展资料:在东汉,名士、外戚、世家是最有权威的三个身份。只要能得其一就能称霸一方。袁绍兄弟、曹操和孙权就是靠这三个身份中的一个或二个或三个全占而称霸一方。诸葛亮表面上虽是个农夫,实际上却是个名士,甚至是中原世家子弟。周边的亲朋好友要么是荆州的世家子弟,要么是荆襄的名士。诸葛亮有大才大智,却心甘情愿窝在农村当农民,并不是不肯出山成就一番伟业,而是在等一个求贤若渴的贤明诸侯主动抛来橄榄枝,效仿当年吕尚在磻溪钓鱼。诸葛亮在隆中草庐等来不被世人看好的刘备。刘备的志向及谦卑,竟被诸葛亮认同与欣赏,才有后来“鱼水关系”君臣榜样。

其他回答

东汉末年,公元207年至208年。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

东汉末年,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一天,三人来到隆中,但孔明不在,他们只好失望而归。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很快,刘备打算三访孔明。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张飞见了,很生气,想放火,但没有。

孔明醒来,谈论起国家大事,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其他回答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

三顾茅庐指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请诸葛亮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其他回答

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当时屯兵新野的刘备,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今襄阳隆中)请诸葛亮辅佐。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郡邓县隆中、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

其他回答

三顾茅庐的时间是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地点是湖北省襄樊市的南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