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知己和知音是一个意思吗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本人才疏学浅,在此分享拙见。
若有不对之处,还请列位指教。我认为:知音着重于对心意的了解,知己则着重于对才能的了解。先说知音。“音”的本意是“音乐”。“知音”从字面意思上讲,便是听得懂音乐。古人则引申此意,认为“音”是人心的体现。《礼记·乐记》讲:“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也就是说,人心中的情感,直接表达出来,就是“声”,如疼痛时的呼喊,悔恨时的呜咽,均为“声”。然而,只有“声”,是不足以让他人理解的。只有把“声”如织布一般,按照一定逻辑形成“文”(纹理),才是“音”。(钱钟书尝引谢林的话道:“建筑即凝固之音乐”,妙甚。)故而《礼记·乐记》又言:“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意即,“声”只是野兽般的随意叫唤,“音”才是人类的规则表达。后世文人史家写作,常用“音”的两意性。如伯牙子期的故事,钟子期听到的不仅是琴声中泰山江河的意象,更是“志想象犹吾心也”,也即俞伯牙的心意。《西北有高楼》道:“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宋岳飞亦有词曰:“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都是慨叹帝王权臣不信任自己的拳拳报国之心。此外,古人以为,“音”比言辞更真实。所谓“设有言而非志,谓之矫情,情见于声,矫亦可识...取彼歌谣,播为音乐,或辞是而意非,或言邪而志正,唯达乐者晓之。”就是说,言辞是可以作伪的,然而声音不能。《世语》里讲曹操出征,曹植出口成章,曹操及左右都赞叹不已;曹丕则采用吴质的计策,伏地大哭,令曹操颇为唏嘘。事后,大家都认为曹植虽然言辞华丽,但是心不诚。曹丕便于此事得了人心,日后继承大统。可见,“音”乃是,“出于人心之至真,入于人心之至深,直捷而不迂,亲切而无介,是以言虽被‘心声’之目,而音不落言诠,更为由乎衷,发乎内,昭示本心之声”不过,当代出现所谓“知音体”。以感人的言辞吸引流量,故事却是真假难辨,便不是古人可知的了。总结而言,“知音”乃是能理解你真实本心之人。再谈知己。《战国策》里讲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说:“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这里,“知己”指的是伯乐赏识千里马的才能。《史记·刺客列传》里也有:“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说的是豫让觉得智伯了解自己的能力,能“甚尊宠之”,所以愿意为他而死。王勃《别董大》中亦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里着重的是一个“识”字。所谓知己,总要有识己之明。总结而言,“知己”乃是能看出你的才能之人。若为上司,此人当能重用你。若为朋友,此人当与你志趣相投。最后,出于好玩,找补一个“知乎”。魏了翁的《陈寺丞挽诗》道:“有子知乎否”意即知乎就是像儿子一样的存在。于是,余良弼的《教子诗》中说:“青春不再汝知乎。”就是说,知乎啊,你已经过气啦!
- 其他回答
-
不是一个意思。
知己指双方相互理解、信任,关系亲密,可以无话不谈。
知音则偏重指一方的才华、性情、作为、语言等为对方所认可和欣赏,尤其在不得大多数人理解、欣赏的时候。
猜你喜欢内容
-
耿直讨人嫌的上一句是啥
耿直讨人嫌的上一句是啥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什么意思
“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什么意思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上一句
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上一句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绕了一圈又绕回来了用什么成语形容
绕了一圈又绕回来了用什么成语形容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研究生入编薪级标准
研究生入编薪级标准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一轮当空是什么意思
一轮当空是什么意思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秋天在草地上,小草后面怎么写
秋天在草地上,小草后面怎么写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源于历史的四字成语
源于历史的四字成语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来源历史的成语
来源历史的成语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一什么枣空词语
一什么枣空词语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