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同陶之义典故

期货笨熊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30 02:00:36

问题描述

同陶之义典故,麻烦给回复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同陶之义是一个典故,在唐朝的时候,诗人的语句当中曾经出现过,已比子真耕谷口,岂同陶令卧江边这样一个表述。

在这个诗句当中所提到的子真跟陶令是指的两个人,子真是指东汉时期的郑朴,他是一个隐士,因为大将军王凤曾经征召他做官,他辞去了征召回到谷口耕种而闻名天下,陶令就是陶潜,也就咱们所熟知的陶渊明。陶渊明当年做彭泽县令时,因为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挂官而去,然后隐居到南山之下,他们两个人都是有隐居之志的,所以后来的人就用同陶之义来形容一种人,指的是两个在共同的奋斗目标之上的人,或者指两个真正友谊的人,因为古人讲究交友的时候要志趣相投,同陶就是共同的志趣爱好,所以用同陶之义作为共同的兴趣爱好,然后指的是真正友谊的人。

其他回答

同陶之义指在困境中磨炼出的真正情义。古人交友的时候讲究志趣相投。

同陶之义是一个典故。出自唐代诗人张乔《七松亭》:“已比子真耕谷口,岂同陶令卧江边”的诗句。子真是指东汉时期的郑朴,他是一个隐士;陶令是陶潜,也就咱们所熟知的陶渊明。

好的生活方式,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理想的路上!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

必须志趣相投,才有同陶之义,才有真正友谊。

其他回答

用在两个人一起经历了生死磨难结下的深重的情义。陶:陶器(陶器是用火烧出来的)打个比方吧:两个分别从其他地方运来的陶器一起放在火里烧,经历了生死相依,结下的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