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六国合纵抗秦的谋略为什么没有成功

IX证券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9 16:23:07

问题描述

六国合纵抗秦的谋略为什么没有成功,麻烦给回复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山东六国在苏秦的游说下,合纵抗秦。

以苏秦为合纵长,佩戴六国相印,签订盟约,互相支援,共同抗秦。但合纵维持了三十年左右就失败了。这是因为:

一、赵、魏、韩、楚、齐、燕六国,各怀鬼胎、见利忘义,本来就是一盘散沙,六国六条心,要形成一条心是很难办到的。

二、有张仪从中捣乱,他向秦王提出连横策略,实行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不断瓦解合纵联盟,造成联盟内部矛盾,使他们互相攻击,联盟自然就解体了。

三、为了拆散合纵联盟,张仪实行离间计,用重金收买奸臣,由奸臣影响国君,进而引起联盟矛盾,逐渐瓦解、分化联盟。

四、苏秦的小聪明,为联盟解体留下了后患。苏秦为了能左右秦王,激励并赞助张仪投靠秦国,把一个杰出人物送给了秦国。张仪在秦国当权后,劝谏秦王连横破纵,反而成了苏秦的劲敌。可见,苏秦也不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家。人们评价说,战国纵横家只讲利益,不讲是非道义,这是中肯的评价。只讲利益,就限制了眼界。

五、秦国确实实力强大,政治清明,国家治理井井有条,官吏廉洁,办事效率高。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而六国国君昏暗,奸佞当道,国家腐朽。被秦国灭亡也是历史必然。即使合纵成功,也不过延缓时日而已,最终还会失败。

其他回答

两个方面:

1.合纵的成本:合纵不是没成功过,也有成功的例子,如信陵君曾合纵五国大败秦国,但很难持续,原因在于合纵的成本太高(合纵一两个国家没用,需要合纵3个国家以上方才好使),越到战国后期越是如此;

2.地缘方面,自魏国衰落,秦国再难抵挡,看看地图就知道了,魏国是秦国东进的最大障碍,所以晋国称霸时期及魏国初期强大时没秦国什么事,魏国衰落后,秦国再无正面之敌。

其他回答

六国合纵最大的弱点在于缺乏最高总指挥,关东诸国之间互相明争暗斗,在它们之上没有一个最高权威的存在,即便其中某个国家实力稍强,并且愿意打着“尊王攘夷”旗帜联盟诸国攻秦,可也没有一个像样的旗帜可用,当时的周天子所具备的权威力量,甚至连东汉末年的汉献帝都不如,即便六国之中存在有心成为齐桓公那样的君主,亦难以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间取得双赢。

六国抗秦并非没有成功的先例。长平之战后,秦军直指赵国都城邯鄣,信陵君纠集魏楚两国联军,再加上邯鄣守军的配合,即将秦军击退。十余年后,又是信陵君,即便身居赵国,仍然是号令一出,五国之师顷刻间组成十三万联军,直将攻魏的秦军打得大败而逃,然后耀兵于函谷关,而秦人不敢出击。

即便在六国被灭后,只要存在一个各方共尊的权威旗帜,也未尝没有联合抗秦的可能。项梁立楚怀王为义帝,四方抗秦义师接连聚集在其麾下,随即北向击破章邯。尔后项羽继承遗志,纠合联军,先消灭巨鹿城下的秦军之后,再逼降章邯,随后兵入咸阳,而这一切都是在拥有楚怀王这位纵约长的情况下,才能办到的。后来项羽杀了楚怀王,结果楚汉相争过程中,甚至都无法重现组织联军攻打刘邦的壮举。

六国合纵,其实是分军并进,不仅军事上缺乏协同作战的能力,背后政治上同样是勾心斗角,唯恐己方实力受损,又谈何灭秦大计?

其他回答

其实这个问题不用去说秦国如何强大,或者他们的将军士兵多么勇武,至于张仪之辈更不必多言。很简单的道理,一而治二而乱,秦国是统一的一条心,其它六国则是六条心。没有同生共死的信念,六国再怎么联合他还是六国,不能共存亡,还要各怀鬼胎趋利避害。为什么看似强大的联合国军总是缺乏战斗力?二战日本军人的战斗力是相当强的,假如把他放进联合国军去共同战斗,他们还会不顾生死往前冲吗?答案只有一个“不会”!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民族会为了另一个国家或者民族,去不顾自己的死活。

其他回答

各国自己心里都有着自己的小算盘,想着从战争中获利,从而面对友国的危难时,并没有全力帮助,而是一面敷衍着友国,一面示好着秦国。秦国面对这样的情况顺势从中作梗,故意挑拨离间,导致六国之间的友国联盟被秦国逐一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