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秋水时至成语典故

公务员吧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8 20:50:16

问题描述

秋水时至成语典故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秋水时至”一词出自唐代张谓的《秋水庵笔记》。

张谓隐居在一座庙里,庙外有一条小河,每到秋天,河水清澈见底,落叶漂浮,加上秋月的倒影,美景令人陶醉。他写下了“秋水时至,冷涟涟而至,时移势换,水色不同”的名言,表达了秋天的河水十分动人的美丽。后来,“秋水时至”成为了一个成语,描述事物在一定的时间或状态下所呈现的形象和感觉,也象征一种时节的美丽。这说明了人们赞美大自然的美好,用自然的变化描述事物,也是一种感性的认识。

其他回答

“秋水时至”是指秋季时水势渐渐汇聚,流动平稳的情景。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人的气质随着岁月的成长越发沉静优雅。典故可以追溯到唐代,唐朝名将岑参曾在《登幽州台歌》中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后人将“怆然沉思”,与河水秋季平静的景象相类比,从而形成了“秋水时至”的典故。这个成语表达了随着岁月的增长,人的心境更加平和清明的意涵。

其他回答

秋水时至出自于《庄子》其中的又一长篇《秋水》,用篇首(”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两个字作为篇名,通过对河伯看到黄河的壮阔而骄傲自满,见到北海后却自叹不如的情节描写,来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这一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