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科举制下考生怀碟自列于州县,取士不问家世什么意思

心理蒲公英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8 15:49:13

问题描述

科举制下考生怀碟自列于州县,取士不问家世什么意思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科举制度确立于隋唐时期。

与察举相比,科举制下考生可以“怀牒自列于州县”,自由报考,且“取士不问家世”,“一切以程文为去留”,没有如“人门兼美”等附加条件。考试科目中以进士科最为显要,主要考诗赋,即命题作诗。据学者统计,唐代290年共取进士6603人在宋代,科举出身的官员成为文职官队伍的核心。两宋310年,仅通过中央省试合格的进士即达43000人之多。其规模远远超过前后各代。当时的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获得资格的,而其籍贯也有所变化。隋代宰相只有极少数籍贯属南方,唐宰相累计有369人,其世族籍贯90%属于北方。北宋中叶以后,南方任宰相者渐多。据统计,宋代共有宰相134人,南、北方地区分别以浙江、河南为代表,河南共有21人作过宰相,北宋18人,南宋3人;浙江先后有24人任过宰相,北宋4人,南宋20人。

(1)科举制度逐渐取代察举制度是中国选官制度的重大变化。试对这一现象做出评价。

(2)分别说明宋代科举制度及官员构成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