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什么意思,还有全文以及出处是什么

经济奇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8 15:23:54

问题描述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是什么意思,还有全文以及出处是什么求高手给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这句诗的意思是: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出处: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选段: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扩展资料:“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此次离开,经年累月,良辰好景对自己来说都是无意义的。有人认为这是柳永的感言,是对送行者说的。这样的理解有不合情理之处:离京之人,行走天涯,有车船劳顿之累、羁旅行役之苦,何来良辰好景。因此,此句应为送行者所言。“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你离京而去,不在我身边,我有再多情怀,也找不到倾诉的对象。“风情”一般用于女性,当理解为送行者的情怀。既是送行者的情怀,那么词人应如何设身处地替行者设想。妙处就在于,词中运用了代言的手法,拟用送行者的口吻来述说。这样就理顺了词人与送行者之间的关系。本词中,送行者是女性,柳永拟写了这位送行者的目中所见、心中所感。反之,若从直抒的角度来理解,就会产生不少矛盾,例如离别是谁离、谁别、谁留,分不清楚。若从代言的角度理解,就比较清楚明白,离开的是离人,留下的是送别女,送别女的心绪非离人心绪,离人却借送别女之口道出了离情别意。

其他回答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