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中岳庙的传说

自考达人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8 15:22:48

问题描述

中岳庙的传说求高手给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中岳庙的前身为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

历史上的汉武帝,对于建设全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过巨大的贡献,但因时代的局限,到了晚年,热衷于神仙方士之说,渴望自己能够同传说中的轩辕皇帝一样,成为神仙。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游览和礼祭嵩山,在登上太室山时发生了奇迹:随从的-在山上听到好像有呼“万岁”的声音,其实,这是方士们为博得汉武帝欢心,投其所好而设的一个骗局。但晚年好大喜功,贪恋长寿的汉武帝听后十分高兴,于是下令叫祠官增建太室神祠,禁止砍伐山上的树木,以山下 嵩山中岳庙 之百产封给神祠作为供奉之用,使中岳庙地位更加巩固。同时,太室山也-为“嵩高山”,简称“嵩山”,正式与中国原有的四岳并列,称为“中岳”。北魏时,祠址经过了三次迁移后,定名为中岳庙,从此由道教管理。唐代中岳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武则天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登嵩山封中岳时,加封中岳神,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武氏对中岳庙的“情”有独钟,使它的声望日益兴盛,八方传播。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仿照汉武帝加增太室祠的故事,对中岳庙大加整饰,扩建殿宇,是中岳庙的鼎盛中岳庙时期,为之奠定了坚固的基础。宋太祖金妆神像,岳神的冠戴衣着沿袭至今。以后又绘饰壁画,遍植松柏,不断为之增添光彩。元末由于战乱庙宇倒塌严重。 明清两朝对中岳庙又多次整修,特别是乾隆时按照北京清故宫的建造方法,对中岳庙作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整修。又设宜道会司,以掌管全县的道教事务。从此,中岳庙飞甍映日,杰阁联云,梁画栋,金碧辉煌,整个庙宇的布局制式都与故宫相似。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十月初一,清高宗(即乾隆)至中岳庙致祭,当夜御制《谒岳庙》诗二首,其一为:“正正堂堂地,巍巍焕焕京。到来瞻气象,果足庆平生。惬我长年愿,陈兹祈岁情。忽闻鸾鹤韵,疑有列仙迎。”中岳庙“得宠”于历代帝王,由此可见一斑。庙内主要建筑,从南向北,由低至高,顺次为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峻极坊、大殿、寝殿、御书楼,前后共11重。最北以黄盖亭为终端,站在亭内可俯瞰中岳庙全景,远眺苍翠群山。中轴线两侧建有太尉宫、火神宫、祖师宫、神州宫、小楼宫等。殿宇、楼阁、廊庑等共400余间,气势恢宏。庙内古柏参天,碑碣林立,珍存着许多文物瑰宝。

其他回答

山中岳庙藻井传说

很久以前,在修建嵩山中岳庙时,来了一个衣衫褴缕的木匠老头,领工的很看不起他,怕做坏了材料,只给他一个柏树根疙瘩,叫他去锛。

老头天天锛锛砍砍,谁也没理会他做的什么。数日后,他笑眯眯地对领工说:“做好了,你看中不中?”工匠头心想:一个柏木疙瘩能做个啥,有什么看头!准是这老头不想在这里干了,不过看看也没啥,就跟着老头去了。

远远看去,柏树疙瘩依然复存。走到跟前,工匠头用脚一踢,“哗啦”一声,柏树疙瘩变成了一个舯龙藻井,装在大殿上正合适,他忙回头找那个老头,不见踪影。后来人们说这是鲁班显圣巧造了盘龙藻井

其他回答

关羽忠贞义气,聚义天下,三国时,其与曹操在徐州下邳之战败阵,“土山三约”降曹,并携二位皇嫂来许后,心生疑虑不肯进城,后又过五关斩六将,皆与桑树许村结下了缘分,盖五关之第三关,又关氏父子三关,立庙祭祀,名为三关庙;

中岳为五岳之首,传说中王爷少小时出身贫寒,被桑树许村王员外收留,并把爱女桂英许他为妻,到他劝人为善、举义还产、尽忠报国、死后受封中岳主,和桂英阴世伴君,等等,百姓建庙祭祀,并留下夫妇共理神职、庙小神通大、神多拥不下,等灵验事迹,并与登封嵩山中岳庙及校尉张村中岳庙渊源往来。

至今每年正月初五校尉张村中岳庙都要来许庄中岳庙走娘家,并且在旧社会,只要是许昌人去登封中岳庙,只有许昌人能走正门路中间,因为是娘家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