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筷子在古代被称作什么

初中生学习方法指导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8 14:13:49

问题描述

筷子在古代被称作什么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筷子在先秦时代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明代开始称“筷”。

引证 一、先秦儒家经典《礼记·曲礼上》提及“羹之有菜者用梜”(译文:汤里有菜可使用梜)。 二、西汉书法家史游《急救篇》中说:“箸,一名梜,所以夹食也”(译文:筷子,又名梜,是夹食物的)。 三、明人陆容所著《菽园杂记》一书记载:“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如舟行讳‘住’,讳‘翻’,以‘箸’为‘快儿’。”(译文:民间的习俗忌讳,各地都有,而吴中为严重。如行船忌讳‘住’,意思是‘翻’,所以以‘箸’为‘快儿) 原来,“箸”和“住”同音,船家最怕船抛锚停住,因此改称“箸”为“快儿”,意为让船快行。筷子乃竹木所制,久而久之,后人就把“快”加了个竹字头,称作“筷子”了。 筷子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上最长的筷子是以百年以上的老红松木为原料,历时一年制作完成,其长度为6.295米,方头宽11厘米,圆头直径7.5厘米,重达53.7千克,现保存在沈阳的中华饮食文化博物馆。

其他回答

筷子在古代叫做箸,在中国古代筷子发明出来后,就被中国先民起了箸的名称,这也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于筷子的一种称呼,直到中国近代箸才改成了筷子,这也是筷子这个中国食用工具在历史的变迁中根据时代的不同慢慢演化为现在的名字了。

其他回答

筷子在古代被称作“箸”、“X”、“Y”。

筷子的叫法多多。早期,人们并不把筷子叫“筷子”子,在古代比较主流的称谓有三个,一个叫“箸”,一个叫“X”(造字:“箸”下“者”换成“夹”)、“Y”(造字:“箸”下面的“者”换成“助”)。如果用木头制成的,又写作“Z”(造字:“木”旁“夹”)。其中以“箸”和“X”流行较早,“Y”在魏晋使用较多,如顾野王《玉篇》称,“箸者,X也,饭具也”;隋唐以后的正式说法多称为“箸”。

其他回答

一、筷子在古代被称为,“箸”、“梜”。通常由竹木制成,也有用象牙、金属、塑料等制成的。

二、筷子在先秦时代被称为“梜”,汉代时称为“箸”,明代开始称为“筷”。

三、筷子讲究摆放整齐,无论餐前还是餐后。也不能用敲碗,在菜里乱翻,以及随便指向别人。更不能把筷子竖直插到饭碗上。

其他回答

筷子,古称为“箸”,或写作“飭”。什么时候起改称作“筷”大约是在明代,因为明陆容著《被园杂记》讲吴俗称“箸”与“住”字音同,船家讳“箸”改称为“筷儿”或“筷子”,渐渐流传开来,于是“箸”字退到古老文辞群中,不再出现。“筷子”这名词就被中国人普应用,“筷子”这种食具也随着中国餐馆到了全世界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