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刘禹锡桃花诗案

IT小猫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8 10:13:59

问题描述

刘禹锡桃花诗案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在这首诗中,诗人以明艳趋时之桃花隐喻充斥朝中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借花讽喻,痛快淋漓,入木三分。

故王湘在给《千家诗·七言·玄都观桃花》作注时指出:“玄都观桃花千树,指在朝之官。刘郎,自喻也。言满朝之人皆吾去后而升迁者。”诗的前两句正面写出长安近郊尘土飞扬、纷繁嘈杂的热闹场面,明写以桃花红艳趋时的盛况,暗里却用“深于影刺”的手法(王夫之《唐诗评选》)着实讥讽守旧势力的趋炎附势、结党营私和炙手可热。诗的后两句即由物及人,触景情生,把“桃花”的趋时盛况与自己的也即“八司马”们的遭遇联系到一起,强烈地鸣出了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不平之忿——“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轻蔑之情,力透纸背,语到即止,恰到好处!如果说诗的前两句还较为含而不露的话,那么到了这里实在是所指明确、锋芒毕露了。诗人无情地讽刺了那班充斥朝中的趋炎附势、抱残守缺的地主阶级守旧派势利小人,隐隐地批评了朝政。故而,此诗一经刘郎唱出,立刻即牵动了那班守旧者敏感而虚弱的神经。于是,诋谤蜂起,“时相恶其讥讽”(王湘《千家诗》注)。刘禹锡又因“语涉讥刺”而再度遭到远放,被贬谪为连州刺史。这就是当时轰动一时的“桃花诗案”,亦即刘禹锡玄都观一赋“桃花诗”。

其他回答

一、刘禹锡的两首桃花诗分别是:

1、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2、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二、赏析:

这两首诗没有正面写桃花,也没有形容或描绘它的妖娆、色香、繁盛、凋零、飘落。

前首诗把桃花开放的地点玄都观在诗题和诗句中着重点出来,使读者的脑海里自然升起一个时空动荡的画面,涉入历史动荡的历程。诗人把显赫一时的满朝新贵比做那红艳艳、闹嚷嚷的满观桃花,并暗讽他们踩着革新志士的肩膀往上爬。

其他回答

唐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因参与王叔文、王伾和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遭株连,初被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度被贬为郎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十年之后,诗人被朝廷“以恩召还”京师,回到长安。

十年贬谪并未改变诗人的个性。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对朝野抱残守缺的守旧派辛辣讽刺和无情嘲弄的桃花诗《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即《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诗人以桃花隐喻朝中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前两句明写桃花红艳趋时盛况,暗里讥讽守旧势力的趋炎附势、结党营私;后两句即由物及人,把“桃花”的趋时盛况与“八司马”们的遭遇联系到一起,强烈地鸣出了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不平之忿——“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轻蔑之情,力透纸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