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苏轼三次贬官

考研狗当铺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8 08:29:25

问题描述

苏轼三次贬官,麻烦给回复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苏轼三次分别贬到湖北黄州,广东惠州,海南儋州吧!最后死在琼州海峡回去的途中。

第一次被贬,1080年,贬黄州。因乌台诗案入狱,经多方营救未获死罪,贬至黄州。原因就是苏轼多来年一直反对“新法”,特别是以他豪放的情格,无论在言行、诗词文、行动上,处处都对新法持否定态度;第二次被贬,1094年,贬惠州。原因是,一直主政启用“旧党”的太皇太后高氏于1093年去逝,宋哲宗赵煦虽然1085年仅十岁就登基做了皇帝,但一直没机会主政,这回可要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结果“新党”抓住时机东山再起,借小皇帝之手全面打击以苏轼为首的“元祐党人”,苏轼被贬的理由很简单,被诬以前起草的文件中有讥斥神宗之语,其实就是一个党争的牺牲品。第三次被贬,1097年,贬儋州。原因更简单,新党为了将旧党(元祐党人)赶尽杀绝,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清洗”,所有被贬外地的元祐党人,根据贬所再向更远之地贬一次,目的就是让他们永无出头之日。因为苏轼在旧党中的地位,当时就已经被贬广东了,再远只能出海,被贬到了海南。

其他回答

1、苏轼一生中被贬过三次。

2、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因为苏轼自从进入朝廷之后就一直反对由王安石领头的‘新法’一派,再加上当时的他在文坛上的地位很高,他的诗词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是很大的,这也就间接阻挠了‘新法’的推广,引起了变法派对他的强烈的不满。他的政治对手将他所有诗词收集起来,成为在朝堂上攻击他的理由和借口,引起皇帝对他的不满之后被贬。

3、第二次是被贬惠州,但是这一次苏轼可以说是很无辜的,守旧派的领导人物当时的太皇太后高氏病逝后,变法派抓住机会一度成为朝廷上的主导力量,守旧派因此被变法派大肆打压,苏轼也因为一贯所站的立场,再加上当时的他是元祐党人的领袖,变法派全面打压,也再次被贬。

4、第三次被贬儋州,这次被贬的原因比上次更简单,新派虽然已经在朝堂上占了上风,但是为了将旧派彻底压的再无出头之日,新派对旧派进行了一次全方位、大规模的打击,所有的旧派人员被贬了一遍之后,为了以防万一又再一次被贬远,苏轼也在其中。

其他回答

苏轼一生在宦海沉浮,三次贬官,造就其潇酒丶旷达丶乐观、傲岸的坡仙风范。

一丶第一次贬官是在熙宁初年,因与王安石变法思想主张多有异议,自请外任。熙宁二年,乌台诗案,经历四个月牢狱之灾后,被贬谪黄州,在此衣食艰难,只好躬耕自给。四年后重回京都,历任要职。

二、第二次贬官离朝是在于祐四年,因与司马光政见不合,苏轼不能在朝安其位,离京贬官出任杭州知府和颖州,杨州,定州等地方官。元祐八年九月,苏轼被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贬至英州,后又贬至惠州。

三、绍圣四年,新党加重对元祐党人的迫害,对62岁的苏轼贬滴为琼州别驾,居住在海南儋州,这里是蛮荒之地,只有重罪官员才流放于此。

苏轼三次贬官,在地方居官时,都有所作为,为官一方造福百姓。他不因冏境而颓丧,虽食芋饮水,却随遇而安,旷达乐观,爱民勤政,著书赋诗,笑对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