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晷针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什么

小小环保工程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8 05:45:13

问题描述

晷针的影子变化规律是什么,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晷盘面与地平面(水平面)的傾斜角度为90°-Φ,(Φ是当地的地理纬度)。

因为晷针与晷面垂直,所以晷针与地平面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Φ。晷面是平行于赤道的,整个日晷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地球,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太阳周日视运动表现为太阳绕晷针的圆周运动,一天中太阳光始终与晷针垂直作匀速绕转。日晷计时的原理,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不管太阳高度如何变化,晷针在晷面上的影子变化都是均匀的。因此,太阳在晷针上投下的影子转动的角度就是均匀的,即每小时15°(与地球自转速度,即太阳视运动速度一致)。这样,晷针影子在表盘上所指示的刻度就能表示当地的真太阳时间。所以它的刻度盘跟现代钟表盘一样,刻度是均匀的。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30度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日晷计时的原理,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从春分到秋分的半年时间用北盘面(朝上的一面)记时,左东右西,日影呈顺时针移动;从秋分到次年春分,则用南盘面(朝下的一面)记时,左西右东,日影呈逆时针移动。而春分和秋分日前后几天,太阳光和晷面平行,难以从晷面上读数,日晷无法使用。日晷计时的原理,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因此地球在一月初经过公转轨道的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真太阳日就会短一些。七月初经过公转轨道的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真太阳日就会长一些。因此日晷时需要使用修正值曲线(或表格)进行修正才消除真太阳时和平太阳时的时间差,获得平太阳时的值。

其他回答

用日晷计时,一天中影子的长度先变短再变长。

日晷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

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等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