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为什么有成本法与权益法

教育指南汇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成本法和权益法是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它们在财务报表上的应用有着明显的区别,主要原因如下:

关注点不同

成本法:主要关注资产的收购成本,而不注重资产在会计期间的价值变动。这种方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始终等于历史成本,除非发生增资或减资。

为什么有成本法与权益法

权益法:关注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并根据这些变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权益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会随着被投资单位净利润或净亏损的变动而调整。

对投资者和借款人的影响

投资者:成本法可能无法准确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因为资产价值不随市场波动而调整。而权益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被投资单位的业绩和资产价值波动,从而帮助投资者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

借款人:权益法在计算公司资产总价值方面更为准确,能够反映资产价值的消耗和波动,有助于借款人更好地评估借款风险。

为什么有成本法与权益法

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比性

成本法:投资方的报表与被投资方的报表相对独立,被投资方的业绩不会直接影响投资方的财务报表。

权益法:投资方的报表与被投资方的报表紧密相关,被投资方的业绩会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和对应科目传导给投资方,使得投资方的财务报表能够更全面地反映被投资单位的经营状况。

合并报表的编制

成本法:适用于母公司对子公司具有控制权的情况,可以简化合并报表的编制工作,因为长期股权投资在合并报表中会被抵消。

为什么有成本法与权益法

权益法:适用于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的情况,需要在个别报表中反映被投资单位的业绩。

理论依据

成本法:主要适用于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没有控制权或重大影响的情况,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获得的信息有限,且没有公允的市场价值,因此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意义不大。

权益法:更符合控制权和经济利益的体现,因为控制意味着投资方能够完全影响被投资单位的资产和负债,资产减负债即为真正的权益。

综上所述,成本法和权益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投资方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程度和影响力,以及财务报表编制和使用的需求。权益法在反映企业真实价值、提高透明度和可比性、以及管理风险方面具有优势,而成本法则在简化合并报表编制方面更为适用。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