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经济乐分享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11-24 06:09:08

问题描述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希望能解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相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一、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

1.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

这一点需要各位考生重点把握,主要掌握知情意行的概念及其相应作用。

(1)道德认识

含义: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

作用: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理解:通俗讲,道德认识就是知道这个事情或者这个行为道不道德,好不好。

例如,红红知道上课迟到、不给老人让座、随地吐痰等是不对的。

(2)道德情感

含义: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

作用:道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

理解: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之上产生的。例如,红红知道上课迟到不对,当她迟到时会感觉很羞愧,这种羞愧的情感就是在对事情的认识基础之上产生的。

(3)道德意志

含义: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作用:道德意志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

理解:道德意志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要克服困难。

例如,红红明知上课迟到不对,但冬天寒冷时就是起不来,这表明其意志力不够,无法克服困难,从而起不来床。考试中经常从这一点考查相应的例子型单选题。

(4)道德行为

含义: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

作用: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理解:行为是最终的外在表现,看一个人道不道德,不是只听他说了什么,而更应该看他做了什么。例如,红红知道迟到不好,于是做到每天都不迟到,这表明其出现了不迟到的道德行为。

2.德育过程要促进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的和谐统一发展

(1)要注意全面性(统一性)

这一点所强调的就是德育过程中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不可以将四个要素割裂开来。在德育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品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全面协调发展。

(2)要注意多端性

德育过程的一般是按照知情意行的顺序开展的,但并不是绝对的,德育过程也可以从知情意行的任意一端开始。例如,已经知道这一行为不好,但还是做不到,便可以从培育道德意志开始,或者培育道德行为开始都可以。

二、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活动和交往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思想品德形成是在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中实现的,而在活动中,学生必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例如学校、家庭、社会等,这就需要家校社保持一致,尤其注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三、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内部矛盾积极转化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个体内化社会道德的过程,也是个体品德外化到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中不可或缺地会存在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而这种斗争又会受到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教育者调节外部环境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接受影响,进行自我教育,促进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

四、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

德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学生的意志力薄弱,自制力不强,学生的发展水平也没有办法一下子提高,品德培养是一个持续时间长,逐步提升的过程。这就需要长期进行监督,在具体的德育实施过程中要反复抓、抓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