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为什么说明朝内阁不是正式机构

经济文化信息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11-17 18:01:57

问题描述

为什么说明朝内阁不是正式机构,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在明代是否存在相权的问题上,应看到明代内阁制度与宰相比有两点不同:其一,内阁并非一代定制,在明代一直处于制度化的边缘。内阁从未被官方确立为正式机构和制度,此由《明会典》可证。

一方面,内阁影响皇帝决策的方式主要是票拟,而票拟是否生效取决于皇帝。所以,明代内阁没有类似于宰相的独立决策权,其运作依赖于皇帝。

另一方面,内阁阁员的正式职衔仅为诸殿阁大学士,其本职品级仅为五品。明代阁臣地位之所以高于六部百司,皆因其三孤和太子三师等加衔所致。无论三孤和太子三师,都没有指挥六部百司的权力,百官对内阁的认可度并非始终如一,内阁强势时更易遭外廷诸臣攻击,如万历张居正事例。

其二,明代内阁没有人事任免权和军权。明代人事任命,内阁可以应皇帝要求提出建议,但却无法决定,核心人事任免,由皇帝亲断或百官廷议奏取上裁,亦有由吏部任免的官员。然而内阁在人事任免上,却没有丝毫的主动权。

其他回答

因为内阁只是相当于皇帝的秘书,没有固定的人员编制,也没有固定的人数,当然更没有具体的分工!这样的机构当然不是正式的机构了!因为这个机构也可以没有人,比如万历时期,就出现过内阁空无一人的情况。当然内阁的权利还是很大的,有处理国家大事的权利,可以说是一言九鼎!

其他回答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内阁辅臣的人数为一人至七人不等,辅臣奉使出外办事,多自称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