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苏轼音律代表作

消防工程师阿杜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11-13 09:43:18

问题描述

苏轼音律代表作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对于音乐,苏轼因为感兴趣,所以愿意花时间去钻研。

《阳关三叠》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古琴名曲,又名《阳关曲》《渭城曲》。该曲是唐时,根据诗佛王维名作《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曲子在唐代便广为流传,时人以琴声为伴,吟唱王维诗作。然而,曲谱早已失传,关于唐代时这首诗歌具体如何“三叠”的演唱形式就成了一个谜。但是,尽管唐代曲谱缺失,这一曲《阳关三叠》却一直在世间传唱,历代不衰。历代文人都对这“三叠”究竟是如何“叠”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宋代也有“四叠阳关”的说法,如贺铸《采桑子》中写道:“东亭南馆逢迎地,几醉红裙。凄怨临分。四叠阳关忍泪闻。”

那么问题来了,这《阳关曲》到底该是“三叠”还是“四叠”,热爱音乐的苏轼,专门对其进行了考证。

据东坡先生本人记载,宋时,人们唱《阳关三叠》,往往把全诗的四句都作叠唱,但这样一来,就应是“四叠”。如果把每句都叠唱三遍来迎合“三叠”之说,更是杂乱且不合音律。苏轼任密州太守时,曾偶然在一位同僚那里听到了古本的《阳关曲》,声调宛转凄凉,和先前常听到的不同。这曲子除了第一句不叠,每句皆再唱,这才知道古本的“三叠”是这个意思。

后来苏轼居黄州时,首次读到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对酒诗五首》,其中有“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恰好证明了他的观点。既然是对酒诗,根据前后文关系,“听唱阳关第四声”,指的应是《阳关曲》中“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苏轼表示,用这个来检验,如果每句都作叠唱的话,则“劝君更尽一杯酒”应是第五声,白居易明确说是第四声,那么就可以确定唐时第一句是不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