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教育怎样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自考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7-12 21:51:15

问题描述

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教育怎样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麻烦给回复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一、顺序性

顺序性就是指个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即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强调的是发展的过程,并且方向是不可逆的,比如拔苗助长。

二、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也有一定的阶段性,它反映了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它表现为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即在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中身心发展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发展特征不同,所以我们要分阶段教学,不搞一刀切。就比如小学生学习加减乘除,大学生学习微积分一样,这是由学生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思维发展特点决定的。

以上两个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三、稳定性和可变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稳定性是指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某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其身心发展的顺序、过程、速度都大体相同。就比如在班级里,大部分人不论学习成绩还是身高体重都是处于中间部分。

然而,在不同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中,同一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就比如我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青少年他们的平均身高体重都低于现在的青少年儿童,或者在城市与乡村做个对比,差异可能也比较显著。这说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身心发展具有可变性。我们也可以说是具有可塑性,青少年的发展还有无限的可能。

四、不均衡性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主要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在同一方面的不同时期发展不均衡,在不同方面同一时期也不均衡。比如个体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的第一年,第二阶段在青春发育期,这两个高峰期,个体的身高体重的发展较之其他年龄阶段更迅速。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师要把握其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教育措施,使其获得最佳发展。或者说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多采用鼓励教育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发展。关键期是由奥地利人劳伦兹提出,我国《学记》中也有相关记载,“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都是在强调我们要抓住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狼孩儿、猪孩儿等,在被解救后仍然不能融入人类社会,成为一名社会人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错过了学习的关键期。

五、个别差异性

个体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同一年龄阶段儿童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有个体差异,而且在相同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也有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深入了解每个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我们人之所以为独一无二就是因为我们的个体差异性。

六、互补性

互补性用比较通俗的话说就是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一定会为你开扇窗,总之一个人身上一定是既有缺点又有优点,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扬长避短。在生理上来说比如盲人的听觉就比普通人要灵敏很多。所以我们也要有效地利用互补性。

其他回答

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在十几岁的时候,人的身心健康最突出关键,这个身心发展特点就是需要在叛逆期好的引导,并适应发展规律,这样子就不会误入歧途,没有好的引导极有可能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会失去束缚,合适的教育和培养让身心健康和学习一起。

其他回答

了解教育内容,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的前提。教育内容非静既躁,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也是如此,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契合。所以,只有了解教育内容本质,才能选择适合人群,了解教育内容也就成了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的前提。

2

/3

知人,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的基础。古人云,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人与人的差别何止万千,可谓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区别点。所以,了解人、知人也就成了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的基础。一般来说,性格平稳的进行体育锻炼,性格急躁的进行文化课教育,是种不错选择,实质就是调和,也是“反者道之动”认知的实践。

3

/3

适合,是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的途径。古人讲,每感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说的就是适合的问题。其实人很简单,人体健康、心平气和就是人最高追求,也是最高成果的条件。只有将活动内容,与身心适合起来,就是达到内容的精进,身心的调和,可谓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