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苏东坡给李常的信什么意思

经济学考研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18 22:16:24

问题描述

苏东坡给李常的信什么意思希望能解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你不来看看我?”1081年大年初二早上,黄州的苏轼给好友陈慥写了封信。

“月底公择(公择就是黄庭坚的舅舅)要来,你也来聚一下吧。顺便把你家的茶臼子借我用一下呗?”这一年苏东坡44岁,是因为“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的第二年。距离他第一次见陈慥,隔了二十二年。他俩本应是别人眼中“水火不相容”的仇人,没想到一见如故。苏轼有两封信、两首诗、一个传记都与他有关,还为他创造了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典故。《新岁展庆帖》局部01陈慥字季常,是个官二代,少有文武才,却一直隐居乡间,不跟官场掺和。“河东狮吼”这个成语,就是苏轼为陈季常创造的。苏轼在一首诗里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陈季常的老婆是河东人,这首诗很有画面感,大概就是他们在黄州相聚时的场景。一个滔滔不绝到都不睡觉的人,听到老婆的声音突然吓得茫然了。我们现在用“河东狮吼”来表示妻子很凶,而对于怕老婆的人,就会说“季常之癖”。他俩是怎么认识的呢?苏轼的第一份工作是凤翔府的签判,那是嘉祐六年(1061年)。现在的陕西凤翔是个县,隶属于宝鸡市,但那时候辖地可不小,宝鸡、岐山、麟游、扶凤、郿县、周至等地市都归凤翔府。凤翔签判大概相当于省(市)长秘书吧。对于公务员来说,这样的起点不算低。但他毕竟是苏轼,20岁就中了进士,因为一个美丽的误会与状元擦肩而过,是宋仁宗为子孙选定的宰相之才。陈慥的父亲陈希亮就是当时凤翔府的太守。据说陈太守为人刚硬,他带的部队,就算敌人的箭从天上飞来,也屹然不动。大约此种管理风格,在一个才高自负、恣意洒脱的年轻下属看来,很是逆反。俩人相处得并不愉快,苏轼经常对陈太守安排的工作拒不执行,有次甚至闹到了皇帝那里。后来太守公馆建了一个“凌虚台”,陈太守就让苏轼写篇文章。这次他没有拒绝,大笔一挥,洋洋洒洒一大篇。他说,他跟陈太守登上凌虚台,往东看,是当年秦穆公的祈年宫和橐泉宫;往南看,是汉武帝的长杨宫和五柞宫;往北看,是隋炀帝的仁寿宫,后来成了唐太宗的九成宫。所以,不管再好的楼台,都会塌的,变为荒草野田。他还“教育”陈太守:“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那时苏轼踏上仕途不足两年,满脑子想的都是固国安民,在他看来,一个父母官,建个高台有啥可夸耀满足的?陈太守也是心大,一个字儿都没改,让人原封不动地刻碑纪念,就是流传到现在的《凌虚台记》。

其他回答

苏东坡给李常的信是一封著名的信件,也被称为《赠李常》。这封信是苏东坡在宋代时期写给他的朋友李常的,表达了苏东坡对李常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这封信中,苏东坡首先表达了对李常的思念之情,他说自己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每每想起李常,心中就充满了亲切和感慨。接着,苏东坡开始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他认为人生短暂,世事无常,人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追求真理和美好的事物。他提到了自己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强调了追求真理和追求艺术的重要性。

苏东坡还在信中表达了对李常的期望和祝福。他希望李常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勇往直前,不畏困难和挫折。他鼓励李常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最后,苏东坡以诗句结尾,表达了对李常的深情祝福和美好的期望。

这封信展现了苏东坡对友谊和人生的思考,以及他对李常的深厚情感。它不仅是一封表达情谊的信件,更是一篇富有哲理和艺术性的文学作品,被广泛传颂和赞誉。

其他回答

苏东坡写信给挚友李常说:我快到五十岁才懂得过日子,要领就是“小气",要用一个文雅的词形容它,便是"节俭朴素"了。俭朴不是穷困,而是“淡而有味"。

人之欲望,现今每每被激发,如口腹吃客之类,若没有志向替代,是很难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