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以月亮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

网络这些事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15 08:02:38

问题描述

以月亮来寄托思乡之情的诗句,麻烦给回复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1.《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折柳,既指伤离惜别的《折杨柳》曲,又指送别时折柳习俗。因为“柳”谐“留”音,所以折柳送行表示别情。俞陛云先生在 《诗境浅说续编》 评价李白此诗:春宵人静,闻笛韵悠扬,已引人幽绪,及聆其曲调,不禁黯然动乡国之思。

2. 《泊船瓜洲》北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一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呢?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王安石二次拜相,自江宁赴京途经瓜洲时作此诗。南宋许顗《彦周诗话》点评: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

3.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时,为长安的妻子写此七言绝句,曲折深婉,余味无穷。您问我归期,日子实难说准,今夜巴山淅沥的雨涨满秋池。何时回到家乡,我们共剪西窗烛花,诉说我在巴山雨夜的思念。

4. 《杂事》唐·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您从我们家乡里来,一定了解老家的事儿吧。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窗前那一树寒梅开花了没有?安史之乱之后,王维久在异乡,他乡遇故知,故作此诗。清人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诗:“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王摩诘以小见大、以少总多,引人生出无穷遐想。

5. 《乡思》宋·李觏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人们说落日的地方即是天涯,我竭力眺望天涯却未曾看到我的家。正在恼恨青山遮断了我的视线,谁想重重暮云又把青山遮掩。“已恨”二句运用古诗词透过一层、加一倍写法,层层深入推进,将思想感情发挥到极致。如李商隐《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也是如此。

6. 《京师得家书》明·袁凯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简单十字,道不完说不尽的是亲人的思念牵挂,反复默读令人泪目。明初文网森严,袁凯历仕二朝,处境险恶。家书中亲人切切的叮嘱,有对袁凯的深切思念,也有对亲人安危的担忧。后来袁凯伪装疯癫,以病免职回家,终“以寿终”。

7.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秋,二十六岁的李白卧病于扬州旅舍。九月十五日夜,月明星稀,李白抬头望见天上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随口吟出传诵千古的《静夜思》。《增订唐诗摘钞》点评:思乡诗最多,终不如此四语真率而有味。此信口语,后人复不能摹拟,摹拟便丑,语似极率,回环尽致。

8. 《吐蕃别馆月夜》唐·吕温三五穷荒月,还应照北堂。回身向暗卧,不忍见圆光。穷荒之地的十五夜月,此时也应照在我故乡的家中。转身侧卧躲在暗影里,我不忍看那圆圆满满的月亮。贞元二十年(804年),吕温随御史中丞张荐出使吐蕃,留居一年有余,此诗当作于此期间。月圆人不全,所以才不忍看见十五的月亮。

9. 《思江南》唐·方干昨日草枯今日青,羁人又动故乡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常言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夜来”一句即说昨夜乡愁绕床,以至于梦见自己束装登上归途。可是“不到”一句笔锋突转:还没走到桐庐,天已经亮了,梦也醒了。桐庐在方干故乡新定的紧邻北面,快要到家却梦醒而化,愈实而愈见模糊影响,愈显其怀乡惜梦之情思萦回。

10. 《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庭院中月映地白树栖昏鸦,寒露悄然无声沾湿桂花。今夜圆月当空人尽瞻望,不知那悠悠秋思落在谁家 明明是诗人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蕴藉深沉,委婉动人。

其他回答

月亮在诗歌中经常被用作寄托思乡之情的象征。

以下是一些以月亮来寄托思乡之情的经典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这些诗句都以月亮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