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柴门夜永有僧敲,是谁的典故

学习园地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14 09:07:25

问题描述

柴门夜永有僧敲,是谁的典故,麻烦给回复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花圃春残无客到,柴门夜永有僧敲《声律童蒙》中的一句上联源自[唐]白居易《微之宅残牡丹》诗句:“残红零落无人赏,雨打风吹花不全。

”下联源自唐代诗人贾岛的名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夜永:即永夜,长夜。唐朝有个诗人名叫贾岛,专注苦吟,人称诗奴。有一年他到长安赶考。途中,他在驴背上吟诵起不久前写的两句诗。他觉得其中一句“僧推月下门”的“推”字不够生动,想换成“敲”字,但考虑了很久,仍然难以取舍。于是,他反复吟诵着,一会儿做推门的手势,一会儿做敲门的动作,街上的行人还以为他得了神经病。忽然迎面来了一队车马仪仗,原来是长安府尹韩愈出巡。路上的行人都急忙向两边回避。只有贾岛仍然骑着毛驴走在路中央出神地做着推敲的姿势,结果被鸣锣开道的差役们一把揪下驴背,提到府尹大人的轿子跟前问罪。贾岛这才回过神来,赶紧伏拜在地解释说:“我只顾在驴背上吟诗,没听到回避的锣声,因此冒犯了大人,还请大人恕罪!”韩愈是当时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听说贾岛因作诗入迷,才冲撞了自己,也不禁为贾岛的专注所动,于是用温和的语气问道:“你做了首什么诗,念来听听。”于是,贾岛把这首五言律诗一字一句地念了一遍:《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末了,贾岛还向韩愈请教:究竟用“推”字好,还是用“敲”字好呢?韩愈非常赞赏他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并建议把“推”字改为“敲”字。韩愈说:“从意境的角度看,山中夜晚,寺门紧闭,题目又写‘幽居’;在那月光皎洁、夜深人静的环境中,忽然听到几下‘梆梆’的敲门声,以动衬静,就更显出寺院的深幽沉寂。而用‘推’字就显不出这许多好处来。”贾岛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就欣然接受了这个意见,决定用“敲”字。后来常用的“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其他回答

贾岛的典故,因诗中“推"“敲"二字,琢磨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