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汉语注音符号的发展历程

学历提升自考大百科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12 07:59:14

问题描述

汉语注音符号的发展历程,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汉语注音符号是一种用于标识汉字读音的符号系统。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蒙兀儿汉语注音蒙兀儿汉语注音是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官方推行的一种简化汉字的拼音标音法。该标音法在汉字上添加39个注音符号,表示汉字的读音。它主要用于教育、文献编纂等方面,但由于该系统繁琐不便,后来逐渐被其他拼音标音法所取代。

2. 国音字母国音字母是1926年孙中山先生提倡的一种拼音标音法,也称为“国音标准式拼音”。该标音法使用拉丁字母来表达汉语音节,并使用符号来表示声调。国音字母一度广泛使用于各类出版物、教科书和辞书中。

3. 普通话拼音方案普通话拼音方案是简化字拼音方案的一种,由中国政府发布于1958年。该拼音方案在国音字母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将原有的26个字母扩展至37个,并增加了一些特殊符号用于表示汉语拼音的声调。普通话拼音方案在畅通文字信息交流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 现代汉语拼音现代汉语拼音是由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制定的一种标准化的汉语拼音方案,于1979年正式发布。该拼音方案沿用了普通话拼音方案的基本框架,但对其进行了进一步规范化和标准化。与此同时,该拼音方案还加强了汉语拼音与实际发音的联系,提高了汉字读音的准确性。总之,汉语注音符号的发展历程涵盖了多个阶段,它们都对汉语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作出了贡献,并促进了汉语文字信息传播的畅通。

其他回答

注音符号的前身来自于章太炎发明的记音字母,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类似日文中的假名,事实上就是假名给予章太炎灵感的。日语假名恰好也来自于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取出符合声音的汉字的一部分简化而来。两者可说是同源。“注音”二字意谓注译汉字的发音。

清末时期的“切音字”到了中华民国初年公布时,名称变成“注音字母”的原因,据吴稚晖的解释,是由于读音统一会,要避开造字的嫌疑,表示此一方案是专门为了“注译读音”而设计。

其他回答

从明朝、清朝到新中国成立,几百年间产生了几十种拼音方案。这些音标注音字母有汉字笔画式、速记符号式、拉丁字母、数码式、自造符号式等;从音节的拼音方式看,有声韵双拼制、音素制、三拼制等。

到新中国成立后,汉字的注音方式才得到统一。

1955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性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公布了《汉语拼音方案》,后经195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至此,汉字注音、记音才走上规范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