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体系审核不通过解决方法

石油工程知识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09 19:37:02

问题描述

体系审核不通过解决方法求高手给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1、比葫芦画瓢、克隆文件一些企业在初建体系时,常常借助咨询机构推荐的文件样本,或者从其他公司借阅的模本,拟订自己的质量文件,这些企业有的能结合自身实际,参照别人的文件制订属于本公司的文件,经反复修改、试行、验证后执行,这种模式当然无可厚非;但个别企业却是在有了这些方便条件下,照搬照抄、简单克隆,甚至将别人的电子文本简单进行名称、岗位的“替换”就成了自己的文件,以至于在其后的培训贯标时,文件编制者根本就不明白一些段落的真正含义。

这类文件,往往脱离企业实际,文件不具操作性、适应性,这样的体系即便最终通过了所谓认证审核,对公司的质量管理也起不了多大促进作用。应对策略:作为审核员,一旦发现这类问题应中止审核,并引导企业端正认识,认识到体系标准对企业管理的建设性和突破性,体系文件要全面返工,审核员在此后审核中,要将文件与标准的符合性、贯标培训过程材料及培训效果验证、文件的实用性、有效性作为审核重点。要将这些问题作为内审、管理评审输出的重点向最高管理者进行反映,让领导意识到公司体系的建立从认识上、方法上、方向上存在偏差,上层领导需予以关注。作为公司体系主管部门,这类问题是大多数公司建立体系之初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必须从方法上对各部门、流程各环节进行引导,确保文件能够充分体现标准要求、体现管理者诉求、体现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对作业指导书必须体现操作性,必要时文件编制人员要亲自到作业现场按实际操作进行同步描述,确保文件的可操作性、实用有效性。

2、硬件不足、得过且过认证标准是对企业通过认证的基本要求。企业认证时,大型企业、新型企业硬件方面的问题一般较少,但一些小个体企业、原国有改制企业或者从个人小作坊转化而来的民营小企业,公司因取证、换证或强制性标识资质审查时要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要求,而由于从前期规模小、不规范背景下发展过来存在认识上的盲点,因此企业在发展中对硬件没有做到同步投入,厂房简陋,比如做食品的根本没有什么一更二更,根本不具备更衣、消毒、温控、检测等条件,厂区所处位置不合理,企业存在的先天不足从根本上限制了进一步改造能够达标的可能性,作为认证机构,必须有企业可通行认证的底线,有些典型企业是不能进行认证和通过审核的。应对策略:对于审核员来说,当企业不具备硬件条件时,要分清这类企业是否具备改造的条件,有些工厂在硬件上先天缺陷,比如厂区靠近污染源、厂房格局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