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七尺巷古诗原文

国内教师联盟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5-08 06:34:51

问题描述

七尺巷古诗原文,麻烦给回复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观家书一封只缘墙事聊有所寄》清代——张英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六尺巷的由来:清朝的康熙年间,安徽桐城县发生了一件当朝宰相张英与邻居叶秀才为了墙基争地界打官司的奇闻。 因为张英家要盖房子,地界紧靠叶家。叶秀才提出要张家留出中间一条路以便出入,但张家管家不愿意。这个叶秀才是个倔脾气,一看张家把墙砌上了,咽不下这口气,秀才自己能动笔,一纸状文告到了县衙,打起了官司,张家管家一看事情闹大了,就连忙写 了封信,把这事禀告了北京的张英。不久,就接到了张英的回信。信中没有多话,只有四句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管家看了这首诗,明白了主人的意思,第二天早上,张家就动手拆墙,后退了三尺。叶秀才见了心中也很激动,就把自家的墙拆了也后退了三尺。于是张、叶两家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百来米长六尺宽的巷子,被称为“六尺巷”。据说,这里成了桐城县一处历史名胜,一直保存下来。

其他回答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

典故: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这首“让墙诗”就出自六尺巷一段历史典故。史料记载:张文瑞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书于后寄归。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2006年11月21日,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题辞:“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

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