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月出于东山之上

税务筹划高兴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11-04 10:26:38

问题描述

月出于东山之上希望能解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苏轼《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根据苏东坡的描写,他泛舟游黄州赤壁的时间是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阴历七月十六,对应公历8月上旬与中旬之间。

利用天图软件推算出当时当地月亮的一些情况,从中可以知道,8月10日和11日两晚的月相最接近100%满月,可选择其中一天作为七月十五。但此时月亮已离开斗宿、牛宿,行至虚、危二宿,因此,这个月的既望,苏东坡绝不可能看到月亮在斗宿、牛宿间“徘徊”的景象。

如果说东坡确实看到了这一天象,那只能是当年的历法编错了,把七月十五日望定在了8月7日。或是把缺少了十分之一的月亮当成满月,这种错误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东坡先生记忆有误,把8月7日或8日晚上月亮在斗宿和牛宿之间的景象,当成是七月既望、游赤壁当晚的景象。

从《前赤壁赋》可知,当晚苏轼与宾客喝了不少酒,过后才写了这篇赋,当中细节性情景发生时间的误置,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上,前人早已指出,苏轼所游的黄州赤壁,并不是当年周瑜破曹的赤壁,东坡故意误会,乃是借典故抒发清风明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旷达情怀。而明月究竟是在斗牛二宿还是其它地方,他也不会深究,因为这毕竟不是赋的主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