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IT海盗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11-04 01:46:07

问题描述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求高手给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一、端午节主要有以下习俗:

1、吃粽子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

2、挂艾草

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3、赛龙舟

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4、吃五毒饼

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5、斗百草

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6、收五毒

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7、贴葫芦花

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8、点雄黄酒

在端午节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会把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破解,驱邪避害。

二、端午节中挂艾草是为了驱瘴避邪,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其他回答

1、吃粽子

2、挂艾草

3、赛龙舟

4、吃五毒饼

5、斗百草

端午节中挂艾草是为了驱瘴避邪,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

其他回答

习俗有吃粽子,然后划龙舟,挂艾草是为了辟邪。

其他回答

悬“葫芦”、插艾草,是聊城古城端午节期间流行的一种风俗。从五月初一起,街上就有卖“消灾葫芦”的。“葫芦”不是真正的葫芦,而是印有束腰葫芦形状和“平安”二字的木刻版画。版画使用红、黄色纸,长四寸宽三寸,都从清孝街门神店批贩而来。

卖“葫芦”的人挎着箢子走街串巷:“消灾的啊——葫芦呦!”悠曼的声调,似乎在通知人们:端午就要到了。一张“葫芦”不过二文“制钱”,家家都会买一张,端午这天贴在大门上,以图消灾避瘟。这天,人们还在大门、屋门上遍插艾枝,也是为了祛邪除秽。

解忧驱灾,似乎成了端午节的一大“主题”。

除了悬“葫芦”、插艾草,古城还有饮雄黄的风习。端午前一天,把少许雄黄撒入公共水井中,家家户户喝过这种水,心里便得到了慰藉。五月,一些蛰伏的虫类开始出动,妇女们会在端午用彩纸剪出蛇、蝎等毒虫,另剪一把剪刀,配成一套贴到窗子上,象征消灭一切害虫。

端午节,妇女和孩子佩戴香粉荷包,也有避秽洁净之意。荷包用绸绢彩线做成,内装芳香粉剂,挂在襟带之间,十分美观。端午节前几天,生意人在集市庙会搭起布棚,挂起民间故事题材的彩绘广告,销售“香面”。一般是两个人一唱一和,每拿小勺挖取一种香料,便随口念出这一香料的作用和好处,唱的词句绝不重复,惹得围观人群阵阵哄笑。

五月中,对儿童的驱邪避灾更是体贴周至:比如用雄黄在孩子面额写一个“王”字,用布料缝制小老虎戴在孩子脖子上,做虎形布鞋给孩子穿等等。

其他回答

端午节主要有以下习俗:

1、吃粽子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

2、挂艾草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院门前和房檐下挂艾草或菖蒲,蚊虫害怕这种味道,能起到驱蚊的效果。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人称之为“水剑”,说它可“斩千邪”。人们便会把菖蒲刻成“小人儿”、“小葫芦”等形状,挂在儿童脖子上,以求吉利。也会挂在门楣,起到驱魔祛鬼的效果。

3、赛龙舟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4、吃五毒饼端午节临近夏至,天气越来越炎热,细菌滋生,人容易中暑生病,古人于是食用五毒饼消病强身。据说,吃了五毒饼可以增强抵抗力,灭虫免灾。

5、斗百草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6、收五毒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7、贴葫芦花因为葫芦是“福禄”的谐音。古时人们会用红色毛边纸剪成葫芦,里面包括“五毒”图案,称为“葫芦花”,五月一日贴出,五月五日午时摘下扔掉,称为“扔灾”。

8、点雄黄酒在端午节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会把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破解,驱邪避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