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北方社火的来历和传说

新金融秩序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10-27 04:13:56

问题描述

北方社火的来历和传说求高手给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北方的“ 社火” 亦称 " 射虎" ,是中国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

相传水神共工的儿子勾龙是社神。共工长得人脸蛇身,满头红发,性格暴烈好战。一次他和祝融(传说火神)作战,一怒之下头触不周山,竟把撑天的柱子碰断,顿时天崩地裂,洪水泛滥,多亏女娲炼了五彩石及时把天补好。勾龙见父亲闯下大祸,心理非常难过,于是把九州大裂缝一一填平。黄帝见状,便封他为 " 后土 " ,让他丈量并掌管土地,从此勾龙便成为人们祭祀的社神。传说那位触不周山的共工有个儿子死后变成了瘟疫鬼,到处散布瘟疫,这个瘟疫鬼啥都不怕,就怕响器烟火,故产生了击器而歌、燃放烟火以消灾祈福的民俗。社火起源于火,发展于社,远古时代,火的出现,结束了人们茹毛饮血的荒蛮生活,人们对火奉若神明。因此,每遇灾害、瘟疫就“施烟火及作金钢力士以逐疫”。

追溯 " 社火 " 其源,它与远古时的图腾崇拜、原始歌舞也有着渊源关系。图腾崇拜在我国历史上经历了极为漫长的时间,原始社会的人们,把本氏族的图腾标志雕刻在石壁、木柱或刺在身上,画在脸上,有的还制成面具,每逢祭祀的时节,人们在身上绘有图腾图案或戴上图腾面具,边击打着劳动工具,边跳着模拟图腾物的舞蹈,狂呼狂舞,祈望所崇拜的图腾能给予他们一种神奇的力量。到了商周时期(公元前 11 世纪 - 前 256 年),宫廷里就有了逐鬼的祭祀仪式,周代称之为、 " 大傩 " ,是一种带有巫术性的舞蹈。《论语疏》称傩为逐疫鬼也。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陕西等地都要举行盛大的、热闹非凡的社火活动。在中国西北,每年春节,各乡村群众自发组织各种社火活动。社火规模从几十人到上百人,包括锣鼓手,舞狮等等。群众燃放爆竹迎接社火队伍,并赠予烟酒等礼物。社火经过之处,爆竹声声,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气氛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