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蚜虫的生活环境

安徽公务员招考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18 23:13:57

问题描述

蚜虫的生活环境,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俄罗斯昆虫学家研究发现,蚜虫群体内存在“依赖型”和“独立型”两种生活方式,这一发现对蚜虫的防治工作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

蚜虫体形微小,其身体末端能分泌含糖液体。它们多生活在植物的嫩茎、嫩叶上,吸食植物的汁液,危害农作物。据俄《消息报》日前报道,为研究蚜虫的行为,俄科学院动物分类和生态学研究所的专家将500多只蚜虫从野外移入实验室,让它们与蚂蚁、瓢虫等昆虫生活在一起。专家们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发现,根据生活方式的不同,这些蚜虫可分为“依赖型”和“独立型”两类。依赖型蚜虫行为不活跃。当其赖以生存的植物渐渐枯死时,它们便抬起身体后部,分泌出糖液,并不时晃动后腿,以吸引蚂蚁的注意。蚂蚁在发现这一情况后,会将蚜虫搬运到一株健康植物上,并开始对蚜虫进行保护,使瓢虫不敢来犯。作为回报,蚜虫便成了蚂蚁的“奶牛”,为蚂蚁提供糖液。当蚂蚁想获取糖液时,它们会用触角触摸蚜虫的腹部,后者会立即从身体末端排出糖液。但如果某蚜虫体内的糖液储量太少,或是其排出糖液的速度太慢,蚂蚁就会将其吃掉。当依赖型蚜虫发现蚂蚁很久没来“挤奶”时,便会四处寻找蚁群,并希望被其收留。而天敌来袭时,依赖型蚜虫却反应迟钝。与依赖型蚜虫相比,独立型蚜虫生性警惕、好动。如果其身体末端分泌出糖液,它们会用力将糖液甩掉。当蚂蚁用触角碰这种蚜虫的腹部时,后者会立刻采取防卫措施。通常,体形中等或更小的独立型蚜虫在遇到敌人时,会立即从栖身的植物上向下跌落。体形较大的蚜虫会用脚踢、冲撞等方法反抗。但是,蚜虫的最主要天敌——瓢虫,还是能最终制服这类蚜虫。据俄研究人员介绍,目前尚不清楚蚜虫是如何选择上述生活方式的。但这一研究成果可供农业技术人员在生物防治蚜虫方面进行参考。

其他回答

蚜虫在木本寄主与草本寄主间循序转换寄主植物,以木本寄主为第一寄主,在其上以受精卵越冬,春季孵化为干母,孤雌繁殖2或3代。初夏发生有翅迁移蚜转移到草本的第二寄主上孤雌繁殖数代至二十余代,秋末发生有翅的性母蚜和雄蚜从第二寄主迁飞到第一寄主上。有翅性母卵胎生出雌性蚜,雌蚜与有翅雄蚜交配产卵越冬。多数种类为同寄主全周期,没有上述木本与草本寄主间的转移,只在同类寄主植物间转移。雌雄性蚜均无翅,有时雄蚜有翅,以受精卵

越冬。许多种类或种以下的单元在热带、亚热带、温室或温暖的小生境全年孤雌生殖,不出现越冬受精卵。常造成寄主植物组织变形或变色,或节间变短。雌性蚜虫一生下来就能够生育,而且蚜虫不需要雄性就可以怀孕。蚜虫的繁殖力很强,1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当5天的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时,便开始繁殖。在气温较低的早春和晚秋,完成1个世代需10天,在夏季温暖条件下,只需4~5天。它以卵在花椒树、石榴树等枝条上越冬,也可保护地内以成虫越冬。气温为16~22℃时最适宜蚜虫繁育,干旱或植株密度过大有利于蚜虫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