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9 6 1 5 2 8 3

岩土工程的历史起源

晓慧聊教育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岩土工程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 20世纪初。具体来说,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的土木工程项目如桥梁、隧道、铁路等相继出现,人们开始关注土壤和岩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到了19世纪末,土木工程领域逐渐形成了专门研究土壤和岩石特性的分支,这就是岩土工程的雏形。

进一步地,岩土工程的发展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岩土工程的历史起源

岩土工程的萌芽阶段 :这一时期始于19世纪30年代,随着铁路建设的兴起,人们开始关注土壤和岩石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到了19世纪末,土木工程领域逐渐形成了专门研究土壤和岩石特性的分支,这就是岩土工程的雏形。

岩土工程的发展阶段

早期阶段:

岩土工程起始于人类依靠穴居以躲避洪水猛兽和风霜雨雪侵袭的时代,包括其后原始人利用土、木、石等自然资源,以谋求改善生存生活和生产条件的时代。此中人类的种种活动无不包含了或有赖于岩土工程。而在其早期,岩土工程活动以解决栖身之处和防治水患为首要目的。

半机械化阶段:自18世纪60年代起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或1925年太沙基发表划时代的《土力学》名著之前。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使工场手工业渐渐向近代大工业机器生产发展。岩土工程施工随之由纯粹的手工操作、体力劳动,发展为半机械化或局部机械化作业。尤其是此时陆上交通进入了铁路时代,以及码头、水库等的兴建,都带来了一系列新的岩土工程技术问题,促使人们开始进行理论探索与技术创新,为此拉开了岩土工程学术研究的序幕。

岩土工程的历史起源

现代化阶段:此时期始于太沙基发表《土力学》名著的1925年。特别是二战后的50余年以来,与土力学理论不断获得发展和完善的同时,在相关学科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岩土工程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岩土工程的现代发展

技术体制的建立:20世纪60年代,欧美兴旺国家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建立起了一种以工程地质、土力学、岩体力学、基础工程为一体化的技术体制,即岩土工程体制。这一体制将岩土体作为工程建设的环境、材料和组成部分,进行合理的利用、整治和改造,以解决和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体和土体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

学科融合: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岩土工程将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工程地质学、岩体力学三者逐渐结合为一体,并应用于土木工程建设实际,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这一学科主要研究现代土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并融入其他学科取得的新成果。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作为一门重要学科,其起源和发展与人类对土木工程的实际需求密切相关,经历了从萌芽到现代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过程。

猜你喜欢内容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