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即墨茂腔历史

湖北自考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19 17:35:08

问题描述

即墨茂腔历史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茂腔,山东省高密市、胶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茂腔是流行于潍坊、青岛、日照等地的地方戏曲,最初为民间哼唱的小调,称为“周姑调”,传说系因一周姓尼姑演唱而得名,又称“肘子鼓”。因其上下句结尾处的“噢嗬罕”三字耍腔别具特点,所以又称“噢嗬罕”或“老拐调”。

1895年左右,苏北人“老满州”携儿女沿临沂向北演唱,将柳琴戏唱腔融合到“本肘鼓”中,形成了尾音翻高八度的新唱法。这种唱腔,当地群众称之为“打冒”或“打鸣”,取其谐音,“本肘鼓”逐步衍变成“茂肘鼓”,解放后定名茂腔。茂腔曲调质朴自然,唱腔委婉幽怨,通俗易懂,且茂腔中女腔尤为发达,给人以悲凉哀怨之感。

2006年,茂腔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为Ⅳ-67。[

其他回答

茂腔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主要活跃在山东东部的青岛、烟台、日照、潍坊等地区的几十个县市,被誉为“胶东之花”,曾有“肘鼓子”、“周姑子”、“轴棍子”、“正歌子”等名称,发展到后期被称为本肘鼓、冒肘鼓、茂肘鼓等。

早期茂腔的唱词完全口语化唱腔单纯易学,伴奏乐器简单,易被市民、农民所接受。茂腔共有140多个剧目,较完整的有108个,代表剧目有“四大京”、“八大记”等。特别是《东京》、《西京》、《南京》、《北京》、《罗衫记》等传统剧目,久演不衰,深受群众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