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推荐








昌邑各村名来历
问题描述
- 精选答案
-
太保庄:相传,唐十三太保葬此,故名。
南游庄子:据《陈氏族谱》记载:“善继公行一,字熔池守备。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自昌邑城南辛置出郊南游,选迁此定居,取名南游庄子。与石坑是一个村民委员会。石坑:曾名石青庄。明初,张姓立村。故名石青庄。后因村东南多年采石,凿有石坑,改为今名。与南游庄子是一个村民委员会。主家埠:原名主家屯。明正统年间,彭姓迁此立村,因官府安排该屯有专人催收七十二屯的赋税取名主家屯。后因村靠埠,改称今名。吴家营:明崇祯年间,吴姓从北孟乡望仙庄迁此立村。故名。孙家庄子:清雍正年间,孙姓迁此立村,故名。南王家庄子:原名王家庄子。明万历年间,王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立村,故名王家庄子。因与宋庄、龙池的王家庄子重名,1981年改为今名。后甘棠:又名小甘棠。曾名甘棠庄。明永乐年间,姚、万两姓立村。时因此处盛生甘棠树,故名甘棠庄。又名小甘棠。
1947年因村处前甘棠后,改名后甘棠。鲍家营:原名刘家庄。明洪武年间,刘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此立村,故名刘家庄。后鲍姓迁入居住。清末,村内鲍姓居多,改名鲍家营。马家官庄:曾名沙窝。明初,马姓迁峡山南5公里立村,故名沙窝。清嘉庆年间,张姓迁沙窝定居。因马姓早居,取“官”嘉言,改名马家官庄。因修建峡山水库,1960年搬迁至此,另立村,村名沿袭。七里兰:明初,李、高两姓迁至潍河东岸七里兰处立村。(原址在水库内)相传,因此处常有洪水泛滥,村内有一关公庙,南与高密县后店村的郑公庙正是七华里,以寓祈祷神灵,拦住洪水,安居乐业,取名七里拦。后演称七里兰。
1960年修建峡山水库,村内部分户外迁东北边疆。其余户搬迁此地重建村,村民沿袭。西树:清乾隆年间,王姓从老河头迁出立两村。一因村处老河头西,故名西河头;后因树多成行,改名树行子。一因村处老河头西北,取名西北河头;后改称西北庄子。
1958年两村合并为西树大队。
1983年改名西树村。
1985年注销树行子、西北庄子,更名西树。新河头:曾名河头庄。明洪武年间,王姓由高密县枣林庄迁此立村,因靠近老河头,取名河头庄。清乾隆年间,因风沙袭击,房屋刮坏,村民迁此立村,为纪念故址,命名新河头。老河头:明洪武年间,王姓由高密县枣林庄迁此立村,因村立于潍河东岸河崖头上,取名河头庄。清乾隆年间,因风沙袭击,房屋刮坏,多数村民东迁立村新河头,少数村民仍居村东头,改名老河头。前甘棠:曾名大甘棠。据传,东周建村。因此地有甘棠树,故名甘棠庄。明洪武年间,赵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居。清乾隆年间,改名大甘棠,因村处后甘棠前,1958年称前甘棠。涝埠子:明初,林姓从福建省莆田县迁来立村,因村前、村东北有水泉,泉水常年汇流经村北,村落形成三面涝洼,而村立于埠上,取名。南赵家:曾名赵家庄子。明万历年间,赵姓立村,故名赵家庄子。因与宋庄的赵家庄子重名,1981年更名南赵家。清泉屯:明洪武年间,朱、陈二姓,迁此立村,因村西南埠下有一清泉,故名清泉屯。小太保庄:曾名贾家埠、尚家埠、胡家庄。宋朝贾、尚二姓立村,因附近靠埠,贾姓称贾家埠,尚姓称尚家埠。后两村合并,因距大太保庄近,改称小太保庄。清道光年间,分为两个自然村,村民居前者称今名,居后者称胡家庄。清咸丰年间两村又合为一村,共修筑围墙,统称小太保庄。栾家山后:曾名山后栾家。明洪武年间,栾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至昌邑南乡峡山后立村,以地理与姓氏命名山后栾家。明崇祯年间,因潍河水患,东移至此重建村,改名栾家山后。庞家山后:曾名山后。明洪武年间,庞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至峡山后立村,取名山后。明崇祯年间,因潍河水患,庞姓又东移此地重建村,以庞姓改称今名。西扶戈庄:曾名伏戈庄、扶戈庄。明宣德年间,王姓自安丘迁鞋山之阳(水库内)定居。相传,古代军队曾在此设伏兵,故名伏戈庄。后因“伏”字不佳,改名扶戈庄。又因人繁户多,分为两村,该村居西,称今名。为修建峡山水库,1960年搬迁至此另建新村,村名沿用。邵家庄:清康熙五年(1666年)邵姓从潍县迁至峡山之阳立村,命名邵家庄。因修建峡山水库,1960年先搬迁峡山东坡居住。后因峡山水库溢洪道加宽,1976年迁此地另立村,村名沿用。凤凰岭:曾名山后栾家。明洪武年间,栾氏同族同立山后栾家。清康熙年间,栾姓从山后栾家迁此立村,时因村南有凤凰山,村东有埠岭,故名凤凰岭。东扶戈庄:曾名伏戈庄、扶戈庄。明洪武年间,卢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至鞋山之阳(水库内)立村。传云:古代军队曾在此埋伏兵马,故名伏戈庄。后高、王、祝等姓迁居。因潍水泛滥,众议“伏”字不佳,取“扶”字嘉意,改名扶戈庄。后分为两村,该村居东,称东扶戈庄。因修建峡山水库,1960年部分村民从水库内迁此另立村,仍称今名。望仙埠:明洪武年间,李姓迁此立村。传说,有一神仙路经此地,村人曾登后埠顶眺望,后人思念仙人,故名望仙埠。魏家屯:明弘治年间,姚姓迁至峡山东南8公里处立村,故名魏家屯。因修建峡山水库,1960年部分居民从水库内迁此重立村,沿称魏家屯。永旺屯:清康熙年间,卢姓从扶戈庄迁来定居,希望子孙后代永远兴旺,故名。北辛:曾名辛庄。元初,辛、温、白等姓立村,因辛姓居多,取名辛庄。后按方位,改名北辛。西七里兰:曾名七里拦、七里兰。明初,李、高两姓迁至潍河东岸七里兰埠处(水库内)立村,取名七里拦。后演称七里兰。因修建峡山水库,1962年搬此另立村,因村处东七里兰西,故名。太保屯:别名蛤蟆屯。清雍正年间,陈姓由皂角树迁此开荒种地,渐立村落,故名太保屯。因村南系洼地,湾塘环村,夏秋季节,蛤蟆甚多,鸣声震耳,又得绰号“蛤蟆屯”。西七戈庄:曾名七戈庄、七阁庄。明洪武年间,王姓立村。相传,齐国有一王后,在这里建了七处楼阁,故名七阁庄。后演为七戈庄。明隆庆年间,分为两个村。该村居西,称西七戈庄。有因紧靠峡山水库大坝,屋内潮湿,居住不便,1967年多数村民搬迁至东七戈庄东建村,仍称西七戈庄,有少数村民仍居旧址。东七戈庄:曾名七阁庄、七戈庄。明洪武年间,姜、徐、王等姓同立七阁庄。后演称七戈庄。明隆庆年间,分为两村,该村在东,称东七戈庄。
1967年西七戈庄虽迁至村东立村,但此村名未更,仍称东七戈庄。朱马:曾名猪马。元朝,姚姓从山西省迁此立村。相传,在村东北角庙前有神仙路过时留下猪蹄印和马蹄印,得名猪马。后演称朱马。南辛庄:明洪武年间,张姓从山西省迁至峡山东南3公里处立村,故名南辛庄。因修建峡山水库,1960年部分村民迁往东北边疆居住。
1962年由东北复迁至此,另立新村,村名沿袭。高戈庄:曾名高柯庄。明初,张姓立村。故名高柯庄。后演为高戈庄。。因修建峡山水库,1960年部分村民迁至此另立村,村名沿袭。南刘家庄:曾名刘家庄。明洪武年间,刘姓立村,故名刘家庄。因修建峡山水库,1960年村民自水库内迁往东北边疆。
1962年部分村民从东北迁至此地建村,村名沿用刘家庄。
- 其他回答
-
昌邑市共辖5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涵盖了许多村庄,这里列举一些村名的来历:
古楼村:相传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管仲在此建造楼阁,故名古楼。
李峰村:以村内姓李的人和周围山峰而得名。
东升村:位于昌邑市东南方向,因为方位高而得名。
城西村:位于昌邑市中心城区的西侧,故名城西。
王庙村:据说是唐代王僚曾在此立庙祭祀,故名王庙。
以上只是部分村庄的来历,每个村庄的名称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故事。如果您对其他村庄的来历感兴趣,可以向当地居民或相关机构了解。
- 其他回答
-
邰辛村
猜你喜欢内容
-
中专,大专在读上哪查学籍
中专,大专在读上哪查学籍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文言文《明史杨璟传》
文言文《明史杨璟传》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布雷斯特商学院硕士学位可信吗
布雷斯特商学院硕士学位可信吗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正常情况下在法国会承认我的布雷斯特商学院学位吗
正常情况下在法国会承认我的布雷斯特商学院学位吗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南召县八年级秋期抽考成绩
南召县八年级秋期抽考成绩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45岁改行考律师有前途么
45岁改行考律师有前途么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WORD邮件合并一页8个准考证怎么做
WORD邮件合并一页8个准考证怎么做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公务员连续两年不称职怎么处理
公务员连续两年不称职怎么处理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pdf准考证如何把两页变成一页
pdf准考证如何把两页变成一页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
-
单县到砀山县物流
单县到砀山县物流回答数有3条优质答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