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虞育德主要事迹

小小建筑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9-03 22:14:37

问题描述

虞育德主要事迹求高手给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虞博士的性格特点

虞博士是真的君子。虞博士的名字很好地诠释了他的为人,《易传·象传上·蒙》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虞博士对于功名,不像杜少卿那样故作清高,不参加科举。虞博士该考试就考试,考不上的时候,不像范进那样自怨自艾的猥琐,考上之后,当然也没有范进那样高兴地发疯,一切淡然处之。对于人情世故,知世故而不世故,当官之后从没有以权力压人,帮人之后还不愿承认。

虞博士是怎样的人

虞育德五十岁进京去会试,中了进士,当下补了南京的国子监博士。这个官是个闲置,没有多少做官的好处,但是虞育德高兴,高兴是因为“南京好地方,有山有水,又和我家乡相近。我此番去,把妻儿老小接在一处,团集着,强如做个穷翰林。”他懂得生活的乐趣所在。正如迟衡山评价的那样:“这人大是不同,不但无学博气,尤其无进士气。他襟怀冲淡,上而伯夷、柳下惠,下而陶靖节一流人物。你会见他便知。”也正因为此,庄征君和他一见如故。虞博士爱庄征君的恬适,庄征君爱虞博士的浑雅,两人结为性命之交。

一次,应天府送下一个监生来,犯了赌搏,来讨收管。实际上这个监生是冤枉的,弄明情况后,虞博士把他留在书房里,每日同他一桌吃饭,又拿出行李与他睡觉。第二天,到府尹面前替他辩明白了这些冤枉的事,将那监生释放。那监主叩谢,虞博士只说:“这有甚么要紧 你既然冤枉,我原该替你辩白。”

有一次考试,虞老师和其他人一起值场,恰好一个作弊的考生上厕所时把卷子和夹带一起教了上来,虞老师揭卷子,看见这文章,忙拿了藏在靴桶里。巡视的人问是甚么东西,虞老师说不相干。等那人出恭回来,悄悄递给他,并提醒他方才上堂不该夹在卷子里拿上来,考上后,着考生来谢虞老师,虞老师却推不认得。为什么呢,他的考虑是:“读书人全要养其廉耻,他没奈何来谢我,我若再认这话,他就无容身之地了。”

还有一件事情,他的衙门中有个奴才,虞老师从前并不曾要他一个钱,白白把丫头配了他,看见衙门清淡,没有钱寻,前日就辞了要去。虞老师知道后并没有谈价钱,只是说:“‘你两口子出去也好,只是出去,房钱、饭钱都没有。’又给了他十两银子,打发出去,随即把他荐在一个知县衙门里做长随。”

这三件事情的核心其实正是虞育德的美德,也正是体现了传统儒家的真精神。他做了善事和好事情,是本着自己的心去作的,这样做了,他并没有想着要得到回报和报甚至他并不需要这些人记着这些事情,他体现了礼义教化以德服人的最高境界。这也难怪,泰伯祠隆重的设祭大典大家邀请他作为首祭来主持,尽管他们的思想在当时显得和迂腐,可是就个人魅力来说,他就是当时的真儒。

其他回答

虞育德

虞育德是《儒林外史》中的经典人物之一。如果说杜少卿是贤人群体中的得力战将,那么虞育德就是这个贤人群体的领袖。杜少卿是通过一系列惊世骇俗的异举达到了个性的升华,相比之下虞博士没有奇言异行,他的生活环境并不比其他士人特殊,但是虞育德正是在平凡的生活中诠释着自己不平凡的观念。“纵观虞博士形象,在治国平天下方面无可道者,突出的是隐于朝市,以吸收容纳了庄禅的理学作心理调节,求得人格上的自我完善,精神上的相对超脱,心理上的平宁和谐”。

其他回答

应天苏州府常熟县虞育德诗文俱佳,为人正直且爱助人,以教书为生,常年住在镇上祁相公家。

在五十岁时进京会考,中了进十,他没随别人在年庚上写上不实的年龄,天子看了嫌他年纪太大,就给安排一个闲官南京的国子监博士,于是成为虞博士。

他到南京后结交了当地隐士杜少卿与庄绍光。一日梅花开,请杜来吃酒赏花,同来的还有国子监的储信和伊昭,期间央杜呆他作一诗文,杜答应,离去后,储信和伊昭说杜无品行才华,让虞博士不与交往,虞博士断然批驳。

之后,一个监生受冤枉扣到应天俯,虞博士善待他并替他到府尹那辩白了冤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