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白居易为什么被贬为江州司马

四川自考助手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4-26 16:06:32

问题描述

白居易为什么被贬为江州司马,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元和十年,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从此“换尽旧心肠”,成为白个人际遇和生活的转折点,从所谓“兼济天下”到了所谓“独善其身”。

这次被贬,白居易自以为天涯沦落,牢骚满腹,顾影自怜,很是写了几首好诗。江州司马青衫湿哪,所以后世同情白的大有人在,认为白的被贬是当时唐政府的不是。其实,事情不是这样简单的。就这次贬谪,于白而言,纯属活该。这是对白一贯喜欢出风露头的合理惩罚。白之遭贬事出宰相武元衡被刺杀案。元和十年(815年)6月3日,淄青节度史李师道派中岳寺僧人刺杀了主持平定藩镇叛乱的宰相武元衡,武当场死亡,当时武正主持进攻吴元济(就是后来李朔雪夜入蔡州生擒活捉的那位)。刑部侍郎裴度亦被刺成重伤(伤在头部),幸赖随从拼死相救,才抢回一命。一时朝野震惊!明摆着,敢同时刺杀宰相和刑部侍郎的后台老板,毫无疑问是和中央政府对着干的藩镇。这是藩镇对中央政府的公然挑战。宪宗皇帝(文治武略均应为中唐首指)龙颜大怒,下诏捕贼。并于刺杀案发三天后,下诏任命尚在重伤之中的裴度接任宰相,以显示平定藩镇之叛和惩凶的决心。追捕刺客的工作激烈紧张地进行着,但一时头绪纷繁,侦查工作难度不小。几天下来,进展不大。所以兵部侍郎许孟容上言,自古未有宰相横尸街头,而刺客不被抓获者。故而宪宗又于6月8日(离刺杀之日仅隔5天)下诏天下大搜,明令谁敢窝藏刺客,诛灭他的九族。

6月11日,案情取得进展,捕得张晏等八人,按问具服罪。

6月28日,杀了张晏等5人,复杀其党羽14人。唯不及元凶淄青节度史李师道。之所以此时不动李师道,前面说了,是因为唐政府这时正在攻击吴元济。若贸然去动李师道,则李师道必然举兵反,则唐政府就有两面受敌的危险,大大地不利了。所以唐置李不问的策略是对了,此后不久就消灭了吴元济。元和十四年(819年),消灭了李师道。从追捕凶手的过程来看,可见唐政府反映迅速,宪宗之雷厉风行,办案官员也是很负其责,尽心尽力的。而这个白居易呢,当时任左赞善大夫,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会说话似的,急匆匆地上书要“急请捕贼,以雪国耻”,言下之意,责怪办案官僚办事不力。人家群策群力辛辛苦苦在那里紧张侦察追捕,他一个“官非谏职”的闲人,跑出来怪这怪那还指手画脚地干嘛?瞎嚷嚷什么呀? 纯粹是站着说话腰不疼。于是触怒了执政群僚,于是贬乱说乱动的白居易为江州刺史。白居易在任江州刺史道上,当时的中书舍人王涯又上疏追论白居易平时言行之过,认为白“所犯状迹,不宜治郡”,(白居易那神经失常的母亲坠井而死,似与白居易兄弟有关,这事比较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楚,以后再提),于是又追贬白为江州司马。

其他回答

被认为“越级言事”。

元和十年(815年),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宰相武元衡居然在上朝的路上被盗匪刺杀了。白居易难以抑制心中的激愤,堂堂宰相,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他觉得这是朝廷懦弱无能的表现,就急忙向皇帝上书,请求抓捕盗贼,洗雪国耻。

谁知这却给了那些早就瞧着白居易不顺眼的权贵们一个机会,他们说白居易这是越职言事,“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旧唐书》)白居易当时担任太子左赞善大夫,属于“宫官”,不能在谏官之前上书。当然,这只是打击他的一个借口。紧接着,一些人纷纷向宪宗皇帝上奏,说白居易的坏话,说他品行不端正,主要罪名是“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旧唐书》)白居易的母亲是因看花掉在井里死去的,他写的《赏花》和《新井》诗,就成了不孝的罪证。

朝廷下令贬白居易为江表刺史,有人还觉得不够,再次上书说,这样不忠不孝之人是不配治理一个郡的。于是朝廷再次下诏,贬白居易为江州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