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数据
8 4 2 0 5 8 1

气象学有三九三伏吗

建工人聊建造师 | 教育先行,筑梦人生!         
问题更新日期:2024-06-20 19:18:06

问题描述

气象学有三九三伏吗,在线求解答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有,"三九三伏"是中国民间对气候现象的一种习语描述。它指的是中国传统农民观察气象变化中的两个时间段。

1. "三九":指的是冬季的最冷时期,即农历每年的12月初、中、末三个九天。在这段时间里,气温通常较低,寒冷且干燥,是中国北方地区严寒的时期。

2. "三伏":指的是夏季的最热时期,即农历每年的7月初、中、末三个伏天。在这段时间里,气温通常较高,炎热且潮湿,是中国南方地区酷暑的时期。

"三九三伏"被广泛用于形容极端气候的时期,提醒人们注意天气变化,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民间的气象观察和传统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实际的气候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季节、大气环流、海洋和地形等因素。因此,根据具体的气象数据和预报来判断天气变化更加准确和可靠。

其他回答

三九和三伏都是民间气象学的概念,与正式的气象学无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三九指的是冬季的最冷时期,即每年的腊月、正月和二月的第九个“九天”,而三伏则指的是夏季的最热时期,即每年的夏至后第三个“伏天”开始的三个“伏期”。这些概念主要是用来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而在现代气象学中,气象学家主要使用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来研究和预测天气变化。

其他回答

没有,三九三伏是中国农历节气名词。

1、三九天

从冬至开始我们就来进入一年中最冷的数九天,每九天是一个节点,一直数到九个九天后寒冬就算是结束了。而在这寒冷的81天中,人们公认最冷的时间就是第三个九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冷在三九。

2、三伏天

三伏包括初伏、中伏、末伏,其中初伏是10天,中伏是10或20天,末伏是10天。

传统的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由于夏至与第一个庚日之间的天数几乎每年都不一样,所以与“三庚”的天数也不是固定的。

其他回答

1. 有。

2. 三九三伏是中国民间传统的气象现象,指的是冬季的三九天和夏季的三伏天。三九天是指冬季中最冷的一段时间,一般在农历十一月初到十二月底,而三伏天则是指夏季中最热的三个时段,分别在农历的初伏、中伏和末伏。这些气象现象在中国的农业生产和民间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在现代气象学中,虽然没有直接对三九三伏进行定义,但是气象学家们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已经发现了三九天和三伏天的气象规律和特点,可以进行预测和预警,为社会生产和生活提供帮助。

其他回答

有啊,比如夏天的时候就是三伏,而在冬天的时候就是三九严寒天,气象学也是人类从古至今研究出来的科学,古人或者是今天的科学家难道不知道